江西南昌市2026届高三语文9月“零模”测试试题文言文详解:《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旧五代史·庄宗纪》《读通鉴论·五代上》.docxVIP

江西南昌市2026届高三语文9月“零模”测试试题文言文详解:《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旧五代史·庄宗纪》《读通鉴论·五代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材料一:

??晋王(李存勖)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秋七月,晋人夜袭澶州,陷之。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材料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节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材料三:

??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于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亡,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五代上》)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靳吝A货财B激C六师之愤D怨E征搜F舆赋G竭H万姓之脂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走,逃跑,与《阿房宫赋》“直走咸阳”的“走”意义不同,但都属古今异义。

B.何,多么,表示感叹,与《观沧海》“水何澹澹”的“何”意义相同。

C.易,改变,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易”意义不同。

D.间,离间,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存勖在军事上亲临战阵、身先士卒,在治理上注重休养生息、整顿吏治,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胆识。

B.薛居正认为李存勖的功绩不亚于古之贤君,但随后指出其失国之速值得后世警诫,这体现了史臣的辩证评价。

C.王夫之认为项羽亡在无法应对失败,李存勖败于无法安处胜利。最终,前者自刎,后者被杀,结局凄惨。

D.王夫之认为如果李存勖能克制自己的喜悦,从容论功行赏,李嗣源就找不到为其出力之人,就不会有非分之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那营。(4分)

(2)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亡,量不足以受之也。(4分)

14.王夫之在材料三中指出李存勖“不足以处胜”,请结合材料,列举出支撑这一观点的依据,并谈谈从这一历史教训中获得的启示。(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EG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两个“委”的“作”都是舍弃之意。

1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意为参与。

12.[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嗣源虽挟不轨之心”可知,李嗣源的非分之想是已然存在的

13.[答案](1)(4分)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郚的军营。

(2)最终(李存勖)被李嗣源逼迫,自己被杀,国家灭亡,是因为他的气量不能承受胜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采分点:劳:慰劳。帅:率领。循:沿着。觇:窥视,偷偷察看。

(2)采分点:卒:最终。为…所:表被动。身死国亡:自己被杀,国家灭亡。量:气量。

14.参考答案:

(1)依据:李存勖得天下后的行为:①骄奢淫逸。②用人失察。③赏罚不明。因而王夫之认为其“不足以处胜”。(每点1分)

(2)启示:得天下需要智慧和勇气,守天下同样需要公平公正之心和智慧气度。(2分,意思接近,言之成理即可)

[挖空练习]

材料一:

???晋王(李存勖)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沟)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溃败),南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