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精神护理伦理中的关怀原则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2025年的精神科病房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混着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我望着护士站墙上新挂的“精神护理伦理准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工牌——这行做了十五年,“关怀”二字从书本上的铅字,变成了刻进骨血里的本能。
这些年,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像一列高速列车:社区心理服务站覆盖了90%的街道,AI辅助诊断系统能精准识别17种精神障碍早期症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降低了40%……可临床一线的我们更清楚: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护士握着患者的手说“我懂你”时,对方眼里重新亮起的光。
2025年的精神护理伦理,早已不是“不伤害”“尊重”这些原则的简单罗列。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深度融合的今天,“关怀”被赋予了更具体的内涵:它是蹲下来与躁狂发作患者平视时的姿态,是记住偏执型患者拒绝吃药的真正原因(“这药会让我变傻,我还要供女儿上大学”),是在抑郁患者说“活着没意思”时,没有急着灌心灵鸡汤,而是轻轻问“最近有什么事让你觉得特别累吗?”
前言接下来,我将以最近经手的一个典型病例为线索,和大家一起拆解“关怀原则”如何渗透在精神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里。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那是今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分诊台看到李芳(化名)时,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被丈夫半扶着进来。“大夫,她又犯病了……”男人搓着粗糙的手掌,声音里带着哭腔。
李芳42岁,农村妇女,3年前因“产后抑郁”首次住院,当时的诱因是女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失败,她自责“没保护好宝宝”,逐渐出现早醒(凌晨2点就醒)、食欲下降(每天只喝半碗粥)、自我评价低(“我是个废人”),曾割腕自杀被救。经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去年年底因丈夫确诊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家庭经济压力骤增,她再次出现情绪低落,近1周拒绝进食,反复说“别管我,我死了能省点钱”。
接诊时,她蜷缩在诊查床角落,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眼神空洞得像一潭没有涟漪的死水。我递温水给她,她别过脸去;问她“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她沉默了足有一分钟,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活着有什么劲?”
病例介绍这样的患者,我们见得太多了——但每个“相似”的表象下,都是独一无二的苦难。李芳的病历上写着“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可真正需要被“护理”的,远不止这些诊断名词。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李芳,我们的护理评估没有停留在“抑郁量表评分32分(重度)”“自杀风险评估高”这些数据上。按照2025年最新版《精神科护理评估指南》,我们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展开,而每个维度的评估,都贯穿着关怀原则的核心:“以患者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
生理评估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体温36.5℃,心率58次/分,血压90/60mmHg),我们重点关注了与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她已经3天没好好吃饭,护士站的饮食记录显示,她只喝了小半碗小米粥;睡眠方面,夜班护士反馈她每晚最多睡2小时,常听到她在被子里啜泣;另外,她长期服用的舍曲林(50mg/日)最近1个月因经济原因自行减到半片,这可能是病情复发的诱因之一。
心理评估我们用了PHQ-9(患者健康问卷)评估抑郁严重程度,她得分34分(重度);但更关键的是“质性评估”——和她的对话。第一次单独沟通时,她始终盯着墙角的绿萝,我没有催促,只是说:“你不想说也没关系,我陪你坐会儿。”十分钟后,她突然开口:“我女儿走的时候,攥着我的手说‘妈妈别难过’……现在我丈夫吃药要钱,儿子上高中要钱,我连饭都吃不下,我就是个累赘。”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的心理防线——原来,她的“无价值感”不仅来自疾病,更来自“无法承担家庭角色”的愧疚。
社会评估我们联系了她的家庭:丈夫是农民工,月收入4000元,除去药费和儿子学费,每月只剩800元;儿子住校,周末才回家;村里的邻居说“她以前特别热心,谁家有事儿都帮忙”,但发病后几乎不和人来往。社会支持系统的脆弱,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评估结束时,我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李芳的抑郁,是疾病生物学因素、家庭经济压力、角色功能丧失(母亲/妻子/社区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她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更是‘被需要’的感觉。”这,就是后续护理的起点。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根据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2025年更新的精神科护理诊断标准,结合李芳的评估结果,我们明确了以下核心护理诊断:
(一)有自伤的危险(与重度抑郁情绪、无价值感、家庭支持不足有关)
依据:患者反复表达“我死了能省钱”,既往有自杀史,目前拒绝进食,生命体征显示营养不良(体重较1月前下降5kg)。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