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药剂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常用的稳定化措施。
参考答案:
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制备、储存、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不变的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化学稳定性(药物分子结构变化)、物理稳定性(形态、分散状态改变)及生物学稳定性(微生物污染或活性成分失活)。
影响因素可分为处方因素与环境因素:
(1)处方因素:①pH值:影响药物水解(如酯类、酰胺类药物)或氧化(如肾上腺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②溶剂:极性溶剂可能加速水解(如氯霉素在水中易水解,选用丙二醇可提高稳定性);③附加剂:抗氧剂(如维生素C)、金属离子络合剂(如EDTA)可抑制氧化;表面活性剂可能影响药物溶解度或加速水解(如聚山梨酯80可能促进酯类药物水解)。
(2)环境因素:①温度:温度升高加速反应速率(如青霉素G钠在25℃储存半衰期为24天,5℃可延长至7天);②光线:光敏感药物(如硝普钠、维生素A)需避光保存;③湿度与水分:吸湿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易水解,需控制包装材料的透湿性;④氧气:易氧化药物(如吗啡、左旋多巴)需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置换容器内空气。
常用稳定化措施举例:
①调节pH:硫酸阿托品注射液通过调整pH至3.5-4.0,抑制水解;②使用抗氧剂与金属络合剂: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入亚硫酸氢钠(抗氧剂)和EDTA-2Na(络合金属离子);③改变溶剂:将青霉素G钾制成粉针剂,避免水溶液中水解;④包衣技术:对光敏感的药物(如硝苯地平)采用避光包衣;⑤控制温度与湿度:生物制品(如胰岛素)需冷藏(2-8℃)储存。
2.阐述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并分析影响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解并释放到介质中的速度与程度,生物利用度(BA)是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到达体循环的相对量与速度。二者关系密切:对于难溶性药物(如BCSⅡ类药物,低溶解度、高渗透性),溶出是吸收的限速步骤,溶出度直接影响生物利用度;对于易溶性药物(BCSⅠ类),溶出迅速,生物利用度主要受崩解与吸收效率影响。
影响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药物本身性质:①粒径与比表面积:粒径减小(如微粉化或纳米化)可增加比表面积,加速溶出(如灰黄霉素微粉化后溶出度提高);②晶型:不同晶型溶解度差异大(如利福平的无定形溶解度高于结晶型);③多晶型:稳定型溶解度低,亚稳定型溶解度高但可能转化(如无味氯霉素B型溶解度高于A型);④溶剂化物:水合物溶解度通常低于无水物(如氨苄西林三水合物溶解度低于无水物)。
(2)制剂处方因素:①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维酮(PVPP)可加速崩解,增加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面积;②黏合剂:高黏度黏合剂(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可能延缓崩解,降低溶出;③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增加药物润湿性(如难溶性药物地高辛加入SDS后溶出提高);④填充剂:水溶性填充剂(如乳糖)可形成亲水环境,促进溶出;难溶性填充剂(如硫酸钙)可能阻碍溶出。
(3)制备工艺:①湿法制粒:颗粒的致密度与孔隙率影响溶出(如硬脂酸镁用量过多会包衣颗粒表面,降低溶出);②干燥温度:高温可能导致药物晶型转变(如对乙酰氨基酚干燥温度过高可能生成无定形,初期溶出快但长期可能结晶化);③压片压力:压力过大导致片剂孔隙率降低,溶出减慢(如双氯芬酸钠片压力过高时溶出度下降)。
3.试述靶向制剂的分类及各类靶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典型例子。
参考答案:
靶向制剂是通过载体将药物选择性输送到病变部位(靶组织、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给药系统,按靶向机制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与物理化学靶向三类。
(1)被动靶向制剂:
作用机制:利用载体(如纳米粒、微球、脂质体)的粒径大小与表面性质,通过体内自然生理过程(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的吞噬作用)实现靶向。
典型例子:①脂质体:粒径100-200nm时,易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富集于网状内皮系统(RES),用于治疗肝寄生虫病(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靶向肝部);②微球:粒径1-3μm的微球静注后可被肺毛细血管机械截留,靶向肺部(如阿霉素微球用于肺癌治疗);③纳米粒:小于100nm的纳米粒可通过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富集于肿瘤部位(如紫杉醇纳米粒靶向肿瘤)。
(2)主动靶向制剂:
作用机制: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靶向配体(如抗体、多肽、糖链),与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主动识别与结合。
典型例子:①抗体修饰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如抗HER2抗体修饰的脂质体,靶向表达HER2受体的乳腺癌细胞(曲妥珠单抗脂质体);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电工程风机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VIP
- 西电人工智能19计算智能Part136.ppt VIP
- (必会)注册营养师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集成产品开发(IPD)(整体介绍).pptx VIP
- SY-T 5587.3-2013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pdf VIP
- 童光辉-政府会计-第七章 资产的核算-B.pptx VIP
- 党支部支委培训.pptx VIP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三级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MT 76-2011 液压支架用乳化油、浓缩油及其高含水液压液.pdf VIP
- ★CCC内审检查表文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