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实词辨析训练题.docxVIP

文言文常用实词辨析训练题.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常用实词辨析训练题

引言

文言文学习,实词为要。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皆为拦路虎。欲通古文,必先攻克实词难关。辨析实词,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细加揣摩。今辑录常用实词若干,各附例句,冀能抛砖引玉,助诸君于文海中探骊得珠,于古训中汲取智慧。此训练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典型实用,愿诸君沉潜往复,深思慎取。

一、实词辨析训练

(一)“走”

1.例句一: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2.例句二: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3.例句三: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问题:以上三句中的“走”,含义是否相同?请分别解释。

(二)“兵”

1.例句一: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

2.例句二: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例句三:草木皆兵。(《晋书·苻坚载记》)

问题:结合语境,分析“兵”在各句中的具体所指。

(三)“顾”

1.例句一: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2.例句二:荆轲顾笑武阳。(《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例句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4.例句四: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问题:“顾”有“回头看”、“照顾”、“顾及”、“只是”等义项,请指出以上各句中“顾”的准确含义。

(四)“易”

1.例句一: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例句二: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同上)

3.例句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彭端淑《为学》)

4.例句四: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问题:“易”有“交换”、“容易”、“轻视”等义。请辨析以上各句中“易”的意义,并思考其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五)“举”

1.例句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例句二: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3.例句三: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苏洵《六国论》)

4.例句四: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贾谊《过秦论》)

问题:“举”有“举起”、“发动”、“全、都”、“攻取”等义。请判断以上各句中“举”的含义,并体会其语境中的具体用法。

(六)“属”

1.例句一:神情与苏、黄不属。(魏学洢《核舟记》)

2.例句二: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3.例句三: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4.例句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

问题:“属”(zhǔ/shǔ)有“类似”、“嘱托”、“类、辈”、“连接”等义。请辨析以上各句中“属”的读音和意义。

(七)“是”

1.例句一: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2.例句二: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例句三: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问题:“是”在文言文中多作指示代词“这、这个、这些”,也可作判断动词“是”。请指出以上各句中“是”的词性和意义,并比较其与现代汉语中“是”的异同。

(八)“微”

1.例句一: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例句二: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

3.例句三: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问题:“微”有“没有、如果没有”、“精深、微妙”、“暗中、悄悄”等义。请结合语境辨析其在以上各句中的含义。

(九)“数”

1.例句一: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2.例句二: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3.例句三: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例句四: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问题:“数”(shǔ/shù/shuò/cù)有“计算”、“屡次”、“几、若干”、“细密”、“命运、定数”等义。请辨析以上各句中“数”的读音和意义。

(十)“度”

1.例句一: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例句二: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例句三: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

4.例句四: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问题:“度”(dù/duó)有“量长短”、“越过”、“揣度、推测”、“谱写、创作”、“限度、尺度”等义。请辨析以上各句中“度”的读音和意义。

(十一)“迁”

1.例句一: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例

文档评论(0)

ch4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