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节神经的兴奋与传导演示文稿;优选第三节神经的兴奋与传导;4、衡量指标
(1)兴奋的指标:动作电位
(2)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5、可兴奋组织
神经、肌肉和腺体称为可兴奋组织,因为
(1)它们兴奋性最高,很小刺激强度就可使它们兴奋;
(2)在刺激后出现动作电位,并且可用肉眼或仪器观察到它
们的反应。
;(三)兴奋性指标-阈值(threshold);;二、神经、骨骼肌细胞生物电现象;▲进行细胞生物电研究的材料
1、理想的实验材料: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直径达1mm,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J.Z.Young发现的。
2、理想实验工具:1939年英国A.L.Hodgkin与A.F.Huxley发明玻璃微电极,是一个尖端约为0.5um的毛细玻管,管内充以饱和KCl溶液,可直接插入轴突中。而几乎不影响其正常机能。可以测定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膜电位)
1、含义: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安静状态下的膜内外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
;2、特点:
A、电位外高内低,若外为零,内为负值。
B、大多数细胞的RP相对恒定(只要未受到刺激,代谢正常),心肌自律细胞和胃肠平滑肌细胞例外。
3、数值: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约为
-70~-90mv。
4、产生机制(1)膜的离子流学说
Bernstein提出,非生物的人工膜物理模型
a、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分布不均;
b、细胞膜对各种离子有选择的通透性。
;具体说,静息时K+的外流是RP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RP可看作K+的移动所达到平衡电位(K+的平衡电位),但实际上RP小于K+的平衡电位.
小结:K+分布不均,K+选择通透,K+平衡电位。
膜片钳技术证实了这个推论;第十一页,共54页。;;(二)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2、产生机制:当细胞受刺激时,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膜上Na+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上升,膜内电位由负到○再到正,形成AP上升支(去极化期和反极化期),当膜内正电荷足以抵抗Na+内流,膜??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30mv(即Na+的平衡电位),后Na+通道逐渐失活而关闭,K+通道逐被激活开放,使Na+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胞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兴奋前负电位状态,为锋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时期)。Na+通道有三种状态:a,关闭、静息。b,激活打开。c,失活,关闭。去极化——Na+通道激活——失活——复极化使失活解除——静息的关闭状态。失活后必须转入静息(关闭)状态才能再次被激活。;第十五页,共54页。;
3、动作电位的组成(以神经细胞为例)
(1)锋电位:
(2)后电位:锋电位后一种时间较长,
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
;4、产生条件:
(1)刺激产生的去极化要达到一个临界值(阈电位)才能产生AP。阈电位是能使Na+通道瞬时大量开放而引发AP时的临界膜电位.
(2)膜处于正常静息状态。
;;(三)兴奋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
(1)含义:AP一经产生可沿细胞膜传播。在单一细胞上称传导。神经细胞上传导的AP也称神经冲动。
(2)本质:局部电流流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的外向电流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3)特点:双向,不衰减(AP产生能量来自离子浓度势能)相对不疲劳;
(4)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传导是相邻朗飞氏结区发生的局部电流。神经髓鞘出现是进化的表现,既能增加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又能减少能耗。
;第二十页,共54页。;第二十一页,共54页。;;(五)细胞产生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第二十四页,共54页。;第四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过程:;一、骨骼肌神经-肌肉(N-M)接头处
兴奋的传递
;;第二十九页,共54页。;(二)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AP到达神经末梢?Ca2+通道开放(前膜)?Ca2+内流?促进囊泡移动、融合、破裂?200-300个囊泡释放入间隙(量子释放)?和终板上NR结合?Na+内流,K+外流(后膜)?膜去极化(终板电位)?总和使邻近肌膜达到阈值?产生AP?完成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ACh在AChE作用下清除。
;一次AP引起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Ach量>引起
肌细胞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11223-2023_硅基薄膜异质结光伏组件技术要求.pdf VIP
- 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ppt VIP
- NBT11222-2023光伏组串I-V检测及诊断技术规范.docx VIP
- 中职英语(Book2 苏教版)教案:Unit7 Nice Weather,Nice Mood.doc VIP
- NB-T11221-2023光伏电站频率监测与控制装置技术规范.pdf VIP
- 2023光储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及关断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01-2023_彩色镀膜光伏组件技术要求.pdf VIP
- 光伏组件红外热成像(TIS)检测技术规范.doc VIP
- NB_T 11080-2023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pdf VIP
- 《2016中文核心期刊一览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