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挑战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邻人亡羊,而未之知也。问诸其子,其子曰:“亡之。”曰:“始亡一羊,今又亡一羊,何也?”其子曰:“羊已亡矣,而我又何知?”此亦可谓知类矣。然则人之所以求知者,岂欲无失欤?非其欲无失也,乃欲有所知也。今人未尝知,而求无失,犹欲无饥而求饱,无寒而求衣也,不可得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亡羊,而未之知也:之
(2)问诸其子:诸
(3)羊已亡矣,而我又何知:何
2.翻译下列句子。
(1)始亡一羊,今又亡一羊,何也?
(2)此亦可谓知类矣。
3.这则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誉之曰:誉
(2)物莫能陷也:莫
(3)或曰:或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夫
5.翻译下列句子。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其人弗能应也。
6.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丘为陈相,道有杀人者。太丘曰:“行哉,无罪。”对曰:“杀人而罪之,是使无刑也。”太丘曰:“杀人者不死,非刑也。”对曰:“然。杀一人罪之,杀十人刑之,甚善。”太丘曰:“其可刑者刑,其不可刑者止,此吾之志也。”杀十人者死,杀一人者刑。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太丘为陈相:为
(2)行哉,无罪:行
(3)是使无刑也:是
(4)甚善:善
8.翻译下列句子。
(1)杀人者不死,非刑也。
(2)其可刑者刑,其不可刑者止,此吾之志也。
9.太丘和杀人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卖油翁释担立语,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笑而置之。曰:“尔安敢轻吾铁枪!”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然吾终日射而不能必中,尔安能十中八九乎?”翁曰:“为是已百遍矣。”康肃之矢十中八九,自矜益甚,以钱百,呼儿取为翁算。翁取一钱,置地上,曰:“得钱百,犹未足言,尔且算吾事。”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卖油翁释担立语:释
(2)但手熟尔:但
(3)尔安敢轻吾铁枪:安
(4)然吾终日射而不能必中:必
(5)以钱百,呼儿取为翁算:为
(6)犹未足言:犹
11.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他,但手熟尔。
(2)为是已百遍矣。
12.这则短文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卖油翁和陈尧咨的言行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时
(2)说乎:说
(3)有朋自远方来:朋
(4)乐乎:乐
(5)人不知而不愠:愠
(6)吾日三省吾身:日
(7)为人谋:为
(8)忠:忠
(9)与朋友交:交
(10)信:信
(11)传:传
(12)习:习
14.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学而时习之”在今天有什么意义?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答案
一、
1.
(1)代词,指代“羊丢失”这件事。
(2)介词,相当于“于”,对,向。
(3)何什么。
2.
(1)刚开始丢失一只羊,现在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呢?
(2)这也可以说是知道同类的事理了。
3.理解思路:本文通过邻人之子的言行,说明了他只看到羊丢失的结果,却不知道原因,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只懂得停留在表面现象。作者借此讽刺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洞察力的“知类”现象,并进一步提出人追求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有所知,而不是为了杜绝错误。解析思路:分析邻人之子对羊丢失的原因没有探究,只说“羊已亡矣,而我又何知”,体现了其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究精神。作者借由其言行,引出对“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指出真正的求知是为了认识和理解事物,而不是简单地避免错误。
二、
4.
(1)夸耀。
(2)没有哪一个。
(3)有人。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技巧提升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技巧提高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技巧精讲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技巧解析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技巧训练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技巧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构思与布局训练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构思能力提高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构思训练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立意创新训练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练习测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作文专项训练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写作技巧提升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口语交际模拟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基础知识测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心得体会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心态调整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方法指导试卷.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汇编.docx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期末冲刺测试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