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学年安徽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我观察着数字技术如何重塑人类社交。二十年前,人们兴奋于网络聊天室里
“匿名交流”的自由,坚信虚拟连接能深化人际关系;如今,当智能手机成为身体的“延伸器官”,我们
却陷入奇妙悖论————明明“在线好友”数以百计,深夜emo时,竟找不到一个可拨通电话的人。
这不是个体的偶然。我访谈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学生抱怨“发朋友圈等点赞,像在演一场没人拆穿的
戏”;职场人坦言“工作群消息轰炸,真正想聊的话却卡在输入框”;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说“晚安”,却
在与儿女视频通话时,盯着屏幕里模糊的脸沉默。数字技术编织的连接网,看似让所有人“永不离线”,
实则让交流成了标准化的“信息投喂”——表情包替代了真心的笑,简短回复消解了倾诉欲,连“共情”
都能被算法拆解成“关键词匹配”。
更隐蔽的改变发生在“独处”的消失里。过去,独处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沉淀,是与自我对话的契机;
现在,“无聊”瞬间被短视频、游戏填满,我们恐惧真正的安静。年轻人说“洗澡都要带手机放歌,怕听
见自己喘气声”;上班族周末“躺平刷手机”,看似休息,实则被信息洪流推着走。数字技术把“空闲时
间”碾成碎片,我们在虚拟互动里疲于奔命,却忘了给真实的自我留一间“安静房间”。
这些观察让我不安。当我们用“已读不回”伪装洒脱,用“在线隐身”回避沟通,数字技术究竟是拉近关
系的桥,还是隔绝心灵的墙?或许该警惕:我们正用“连接一切”的技术,创造着“最熟悉的陌生人”社
会————看似紧密相连,实则孤独蔓延。
互联网所形成的连接并没有把我们联系得更紧密,却让人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人们确保手机必须时刻在
身上,仿佛那是自己的护身符。饭桌上,家庭成员很孤独地待在一起,每个人都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
我相信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反思的转折点,必须采取一些行动,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才是能够决定怎样利
用科技的人。
(摘编自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
材料二:
《群体性孤独》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忽视了真实世界的社会关系。尽管与他人
保持着联系,其交往却是浅层的,人们从在线联系中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亲近,而是孤独和隔离。遗憾的
是,特克尔的出发点存在偏误,她直接把数字社交导致群体性孤独当作事实,并依据过去的社会交往模式
把“低头族”的行为判断为病态,而不是优先探讨沉浸于数字世界是否真的带来了群体性孤独。
数字技术赋能的连接泛在给社会带来了可见的变化,比如,生活中出现的“低头族”。这种现象作为普遍
存在的事实,怎么可以被简单地诊断为社会病态呢以“除夕夜团圆饭,人们都在低头看手机”为例,可
以提出的问题是:身体同场是人所必需的吗(所谓身体同场,指人们相聚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如果答案
为“否”,那便意味着还存在其他满足人类群体性需求的形态。进一步的问题还可以是:依赖于身体同场
的群体性是人的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如果是自然属性,那就是天性,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是社会属
性,那就是社会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时候人都处在与他人身体同场的相处场景里,以至于人们把身体同场当作了社交的默
认状态。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在没有手机而只能凭书信联络的年代,人际连接也可以在身体不在一
起时发生。身体与社交的分离让人们思考:释放社交天性是否一定需要身体同场随着“互联网时代”逐
步登上历史舞台,依托于网络技术开展数字社交,已成为人际交往的主流形态。既然人与人在网络中交往
(即数字同场)也能满足人们的群体性需求,这就意味着释放社交天性的必要条件既不是身体,也不是数字,
而是同场。
1
事实上,没有人忽视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重要性。但特克尔误读了人类正在发生的社交革命。在特克尔那
里,依赖于身体同场的群体性被设定为人的自然属性,由此推出身体异场就会让人产生孤独和隔离感。这
明显忽略了数字同场也意味着群体性的事实。人们之所以感到孤独,与身体同场或异场无关,而只因为可
以与之互动共情的人并不在场。互动共情的前提是心灵同场,即心灵之间可以沟通与交流;而心灵同场不
必依赖于身体的同场,也可以通过其他路径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学年河源市源城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练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及部分例文】汇集练.pdf
- 2025学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江苏丹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质检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揭阳市三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九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上海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西安市新城区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烟台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永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长治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九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浙江强基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最近下载
- 生活中的方向 第1课时 教室里的方向(教学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
- 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碱回收一厂新增木质素提取工段(日处理稀黑液1000立方米)环保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docx VIP
- 外派劳务人员基本情况表报h.pdf VIP
- 肺结核课件简单.pptx VIP
- 01B人教版新起点一年级下册单词表衡水体字帖(一起点).pdf VIP
-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试卷及答案.doc VIP
- 01A人教版新起点一年级上册单词表衡水体字帖(一起点).pdf VIP
- Unit4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2.pptx VIP
- 英语高中考试必备40篇短文(中英互译)-精编.pdf VIP
-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试卷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