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古诗文鉴赏(期中真题专题练习 江苏专用)七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docxVIP

专题04古诗文鉴赏(期中真题专题练习 江苏专用)七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1页,共12页

专题04

古诗文鉴赏

(24-25·七上·江苏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两个词语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24-25·七上·江苏扬州市梅岭集团·期中)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①,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3.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4.设计朗读。“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重读“”和“”两个极富表现力虚字,体现乡村四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4-25·七上·江苏无锡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期中)

5.南浦①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注】①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袅袅:吹拂,这里用来形容西风

试卷第2页,共12页

吹拂。

阅读上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1)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赏析一、二两句诗中的叠词“凄凄”和“袅袅”。

(2)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却深情至极,细节更为感人。请你写出诗人描绘的送别过程中

最能传情达意的动作细节,并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明理由。

....

(24-25·七上·江苏宿迁沭阳怀文中学·期中)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①,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②去,一树梨花落晚风③。

【注】①青玉嘴:形容鹭鸶的嘴巴颜色翠绿,如同青玉一般。②碧山:苍翠的山。③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6.请结合诗歌内容描绘“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的画面。

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首两句,语言通俗朴素,一群“雪衣公子”形象跃然纸上。

B.本诗写景由近及远,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

C.本诗描绘了山青鹭白的优美图画,情景交融、自然浑成。

D.全诗采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白鹭的精神气韵,意境开阔。

8.关于“诗歌末句描写飘落的‘梨花’有何妙处”的问题,对下面小怀的理解,同学们进行了激烈讨论,认为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帮助修改和补充。

小怀:我觉得这句诗中飘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小文:我觉得作者写“梨花”传达的不是伤春之情,而是(1)。

小好:我同意小文的观点,从写法上,我还发现

(2)。

(24-25·七上·江苏南通海安13校联考·期中)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

秋夜深深①北送君,阴虫②切切③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④道,回首姑苏是白云⑤。

试卷第3页,共12页

注释:①深深:形容夜色浓重。②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③切切:形容虫的鸣声凄切。④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⑤白云:意为友人去后只

剩下一片空虚感觉。

9.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0.全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4-25·七上·江苏南通启东·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英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11.诗中描绘了盛唐时期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的自然美景和老人的场面,感受到边塞百姓的生活。

12.诗歌末句诗人戏问“摘来沽酒君肯否?”,如果你是老翁,会如何“戏答”呢?

(24-25·七上·江苏南京栖霞区·期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同学们将古诗词中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辑录起来。小奇想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后两句加进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标题: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不谙离别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雪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