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故事
在生命健康的守护线上,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维系医患信任、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石。它并非高悬于庙堂的抽象准则,而是融入日常诊疗行为中的点滴实践,是面对抉择时的价值坚守,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无声践行。以下几则故事,虽无惊天动地之伟业,却于细微处彰显了医者仁心的温度与职业精神的深度。
一、无影灯下的“较真”:一位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张主任是医院外科的“定海神针”,从业三十余年,主刀过无数复杂手术。一次,他为一位老年患者进行腹部肿瘤切除手术。术中,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粘连紧密,剥离难度极大。按常规操作,为保证患者安全、缩短手术时间,残留少量肿瘤组织,术后辅以放化疗是常见选择。
然而,在仔细探查后,张主任发现残留的极小部分肿瘤组织若不清除,极可能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他深知,这意味着手术时间将延长数小时,患者麻醉风险和术中出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对医生的体力和技术都是极大考验。
“再试试,尽量剥离干净。”张主任对助手说。他俯下身,全神贯注,手中的器械如绣花针般精细操作。汗水浸湿了手术衣,手臂因长时间保持稳定而微微颤抖,但他眼神依旧坚定。最终,在历经数小时的奋战后,肿瘤被完整切除。
术后,年轻助手不解地问:“主任,刚才那种情况,即使残留一点点,从技术角度也说得过去,您何必承担那么大风险?”张主任疲惫地笑了笑:“我们手中握着的是一条人命,能多一分努力,就绝不能留一分遗憾。患者把身体交给我们,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这份信任,重过泰山。我们不能辜负。”
职业道德启示:此故事体现了医护人员“审慎”与“负责”的职业态度。在医疗决策中,不仅要考虑技术可行性,更要以患者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勇于承担必要的风险,对每一个生命负责到底。这种“较真”,是对职业操守的极致追求。
二、一张未送出的“感谢卡”:平凡护士的人文关怀
李护士在儿科病房工作多年,她深知孩子们对医院的恐惧。小患者童童因白血病住院,性格变得孤僻敏感,拒绝与人交流,治疗依从性很差。李护士没有简单地催促或劝说,而是每天上班都会特意在口袋里装几颗水果糖,在给童童做治疗或护理时,会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颗,轻声细语地和他聊几句动画片、学校的趣事,或者只是安静地陪他画一会儿画。
有一次,童童因为化疗反应剧烈,呕吐不止,情绪非常暴躁,把水杯都打翻了。李护士没有丝毫责备,默默地清理干净,然后打来温水帮他擦拭嘴角,轻轻拍着他的背,像妈妈一样温柔地说:“童童不怕,阿姨知道你很难受,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等病好了,就能去公园玩了。”童童看着李护士布满红血丝却依旧充满关切的眼睛,慢慢安静了下来。
出院那天,童童的妈妈偷偷塞给李护士一张购物卡和一封感谢信,李护士婉拒了购物卡,收下了感谢信。信里,童童用稚嫩的笔迹写道:“李阿姨,谢谢你每天给我糖吃,谢谢你陪我说话,我不怕打针了。”李护士把这封信珍藏起来,她说:“孩子们的笑容和信任,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比任何物质都珍贵。”
职业道德启示: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人文关怀的传递。李护士用她的耐心、爱心和同理心,融化了患儿心中的坚冰,体现了“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职业美德。她对物质诱惑的拒绝,更是坚守了廉洁行医的底线,维护了护理职业的纯洁与神圣。
三、深夜的抉择:急诊医生的“生命至上”
凌晨三点,急诊科接到一名遭遇严重车祸的患者,生命垂危,急需手术。但患者身份不明,身上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也没有家属陪同。按照规定,某些高风险手术或特殊检查需要家属签字同意。然而,患者的情况万分危急,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接诊的王医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严格等待家属(可能短时间内无法联系上)签字,还是以挽救生命为第一要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手术?王医生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同时一边组织抢救团队做好术前准备,一边联系公安部门协助寻找家属。在得到领导批准后,王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医疗措施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毅然走进了手术室。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患者家属匆匆赶到,得知情况后,握着王医生的手泣不成声。王医生只是平静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职业道德启示: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平衡医疗程序与生命救治,是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严峻考验。王医生以“生命至上”为最高原则,在履行必要汇报程序的同时,果断采取救治措施,体现了医者的担当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抉择,源于内心深处对职业使命的深刻理解。
结语:职业道德,于无声处见真章
这些故事或许平凡,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职业的崇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准则。它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上,体现在对患者权利的尊重维护上,体现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的廉洁自律上,更体现在每一次与死神赛跑时的勇敢担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