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返、苔”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写“返、望”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单元任务情境】制作我的自然笔记
【本课任务情境】采撷古诗之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1.单元任务情境创设:同学们,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这个单元,我们就要探索自然,发现生命之美,并把它们写进我们的自然笔记里去。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本单元学习要求。
2.让我们背上行囊,在古诗中采撷自然美景,到大自然中收录自然之声、拓印大书之趣。
过渡:我们先走进古诗的世界,去领略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齐读诗题。这节课,我们要去感受王维笔下的自然之美。
任务一:初入深林,感自然韵
1.你们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自由发言,相机补充资料,指名朗读)
教师补充: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之后在朝廷当官。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2.指名读诗题,结合注释,注意诗题的读音。(指名读注释)再一起读读诗题。
3.请翻开书,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指名个别学生朗读,齐读)我们还要读好古诗的节奏。请听老师范读,你们边听边划出停顿线。指名学生朗读,齐读。
4.这首写景诗都写了鹿柴哪些景物?请用“○”圈出来。(指名交流,相机圈画:空山、返景、深林、青苔)
过渡:接下来,我们借景物入诗境,去感受自然之美。
任务二:品诗解意,寻自然美
1.先读读前两句,“空山”是怎样的山?(空旷的山)下文明明写了“人语响”,可为什么又说是“空山不见人”呢?(山太大了,人藏在树林里,看不到。)
3.想象一下,假设你站在空旷的山里,四周都是树,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喂——”的声音,却看不到人,这时你会觉得这座山怎么样?(安静、空旷)
小结:这就是“以声衬静”——用一点点人语声,反衬出空山的幽静。
4.现在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发言,相机出示解释,齐读)
5.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身处这样寂静幽深的山林中,听着偶尔传来的人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畅谈体会)一起读好这两句,读出这份宁静与空灵。
6.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勾勒出了整首诗最美的画面。谁来说说“返景”是什么?(指名朗读注释③)老师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了“景”字在这里的解释为“日光”。
7.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吗?(点拨:“复”的意思是“又”。指名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解释,齐读。)
8.现在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话想象:
①傍晚时分,太阳快落山了,最后的阳光像什么?(像金色的线,像小手电筒的光……)
②这“金色的线”要穿过什么才能射到青苔上?(要穿过厚厚的树叶)
③“深林”里树叶很密,阳光能轻易照进去吗?(不能)
④可能只有一点点光通过树叶的缝隙挤进去了,这一点点光落在青苔上,青苔是什么颜色?阳光照在上面,会有什么变化?(青苔是绿色的,阳光照上去,可能有点发亮,像撒了金粉)
⑤此时的山林,色调是亮还是暗?(暗)
小结:夕阳西下,山林间的一切都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那斑驳的青苔上,偶尔闪烁着的金色光斑,仿佛是夕阳留给大地的最后温柔。这里,作者用了以亮衬暗的手法,用一抹亮光反衬出山林的幽暗。
9.现在结合诗句,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色。先把你脑中的画面说给同桌听。(指名发言)
小结:王维的诗总能给我们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让我们借助视频,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份静谧与美好。
10.边想象画面,边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任务三:对比诗境,悟诗人情
1.王维在隐居期间还写过一首山水诗——《山居秋暝》,这首诗也写到了“空山”。请对比读读《鹿柴》和《山居秋暝》,你能读懂诗人想借助自己的诗篇表达什么?(对自然之美、隐逸生活的热爱)
2.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体会王维那份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闲适与自在。再挑战背一背这首诗。
第二课时
回顾学法,导入新诗:
上节课,我们通过圈画景物、想象画面,领略了王维笔下的鹿柴之美。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大诗人李白,去领略自然之美。
任务一:解读古诗题,初识天门山
1.跟老师一起写下这首诗的诗题,注意“望”字是上下结构,上面左边是个“亡”字,右边一个“月”,下面是“王”。读诗题,注意“望”后面稍作停顿。有什么发现?(预设:“望”字后面带着一个地名)
2.“望”怎么解释?(预设:看。怎样地看?向远处看。)做做“望”的动作。我们学过《望洞庭》,就是远看洞庭湖的意思。那么天门山在什么地方?(借助注释了解天门市,再补充图片和地图定位,发现以前曾跟着书本去旅行过的黄山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2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3 一块奶酪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4 搭船的鸟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5 金色的草地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6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7 海滨小城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18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22 读不完的大书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26 一个粗瓷大碗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请教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第八单元 习作:那次经历真难忘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
-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第六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
- 第七单元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 第七单元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