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西瓜吟》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文天祥《西瓜吟》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天祥《西瓜吟》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诗作原文

西瓜吟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二、白话译文

拔出腰间的金佩刀,劈开那像苍玉瓶般的西瓜。

瓜籽如千点红樱桃散落,瓜瓤像一团黄水晶剔透。

咽下一口顿时驱散了夏日的烟火浊气,入口咀嚼便传来似冰雪碎裂的清响。

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谈起邵平,都说他种瓜的生活怎比得上在汉朝做公卿荣耀?

三、字词注释

金佩刀:指腰间佩戴的金属饰刀,非实战兵器,是古代士大夫身份与气节的象征。文天祥此处写“金佩刀”,既贴合切瓜动作的豪迈,更暗喻自身如利刃般不可折的忠贞。

斫(zhuó):意为“用刀斧砍劈”,比“切”更具力量感。一个“斫”字打破了吃瓜的闲适感,暗含诗人历经磨难后仍不失刚劲的心境。

苍玉瓶:以青黑色玉石雕琢的瓶子比喻西瓜,“苍”点出西瓜表皮的深绿色泽,“瓶”状摹其圆浑形态,既写外形之美,又暗赞其内里珍贵如美玉。

烟火气:原指炊烟气息,此处特指夏日的燥热浊气与尘世的烦扰之气。“顿除”二字凸显西瓜的清润功效,更暗含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冰雪声:以听觉写味觉与触觉,形容瓜瓤入口时的清脆质感与冰凉触感,是通感手法的精妙运用,让清凉之感更具象可感。

邵平:秦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封东陵侯,秦亡后弃官归隐,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所种瓜味美闻名,人称“东陵瓜”。文天祥借其典故表达对气节的取舍。

四、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伟大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21岁中状元,历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等职,宋末元军南侵时,他毁家纾难,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最终从容就义。其诗作多作于亡国之际,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紧密相连,风格悲壮豪迈,饱含赤诚气节,代表作《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早已融入民族精神血脉。《西瓜吟》虽为咏物小诗,却于日常细节中见风骨,是他“以物明志”创作风格的生动体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时年40岁的文天祥正经历人生中最艰险的逃亡历程。这一年正月,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率君臣投降,文天祥此前奉命赴元营谈判,因痛斥元军暴行被扣留。他历经九死一生,从元军押解途中逃脱,一路隐姓埋名,穿越元军封锁线,经高邮、泰州等地辗转南下,最终抵达永嘉(今浙江温州),与南宋流亡政权汇合。

五月的永嘉正值盛夏,逃亡途中的酷热与艰辛可想而知。某日得食西瓜,清凉滋味驱散了身心疲惫,触景生情的文天祥随即吟出此诗。此时的他,虽摆脱了元军囚禁,却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绝境——临安已破,皇室被俘,抗元大业前路茫茫。诗中看似闲适的吃瓜场景,实则暗藏着他对“气节与功名”的深刻思考:正如秦亡后的邵平,在“归隐守节”与“仕新朝求荣”之间,他早已做出了与邵平相同的选择。

五、相关知识梳理

1.核心典故溯源与内涵

典故人物

历史背景

后世象征义

与《西瓜吟》的关联

邵平(东陵侯)

秦亡后弃官种瓜,拒仕汉朝

①归隐守节的隐士典范②不慕功名的清高品格

诗人以邵平自比,暗赞其“不仕二朝”的气节,反驳“争如公卿”的世俗功利观

(拓展)伯夷、叔齐

商亡后拒食周粟,饿死首阳

忠贞守节的极致象征

与邵平形成呼应,体现文天祥对“不降其志”传统的继承

2.通感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诗句示例

通感类型

表达效果

与《西瓜吟》的共性

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

听觉→视觉

将琵琶声化为珍珠落盘的画面,具象可感

均以跨感官描写强化体验,让抽象感受更生动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

听觉→视觉

以玉石碎裂的视觉写箜篌声的清脆

均通过精准联想激活多重感官,增强诗的感染力

本诗“入齿便作冰雪声”

味觉/触觉→听觉

以冰雪碎裂声写瓜瓤的清凉清脆

以日常体验为联想基础,让读者感同身受

3.文天祥咏物诗中的“气节意象”

诗作名称

核心意象

象征内涵

与《西瓜吟》的共性

《正气歌》

天地正气

概括古今仁人志士的忠贞气节

均以具象载体(正气/西瓜)喻抽象气节,托物言志

《过零丁洋》

零丁洋

个人漂泊与家国危亡的双重写照

均将日常物象与人生境遇、家国命运相连

《西瓜吟》

西瓜、金佩刀、邵平

清润品格与守节决心

均于平实描写中暗藏深意,避免直白说教

六、诗作深度赏析

(一)意象之妙:从日常瓜果见精神风骨

这首诗最精妙之处,在于以寻常西瓜为载体,构建起“器物—品格—气节”的意象链条。开篇“金佩刀”与“苍玉瓶”的组合便极具张力:“金佩刀”是士大夫气节的象征,文天祥即便在逃亡途中,腰间佩刀仍在,暗喻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而“苍玉瓶”喻西瓜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