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王维《少年行》四首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诗词原文
少年行四首
唐?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二、白话译文
其一
新丰的美酒一斗价值万钱,咸阳城里的游侠多半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便为你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的垂柳边。
(译文侧重“意气”的鲜活感:“为君饮”未直译为“为你喝酒”,以“痛饮”传递豪迈情态;“系马垂柳”保留画面细节,让少年的俊爽姿态跃然纸上,避免直译的平淡。)
其二
刚入仕就做了汉朝的羽林郎,初次跟随骠骑将军转战渔阳。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的艰苦?纵然战死,仍能闻到侠骨的芬芳。
(译文强化情感转折:“孰知”以反问语气带出少年的坚毅,“犹闻侠骨香”用“仍能闻到”的嗅觉想象,将抽象的精神具象化,贴合原诗的悲壮豪情。)
其三
一身能拉开两张雕花的良弓,敌军的千重骑兵只当若无物。
偏身坐在金鞍上调试白羽箭,纷纷射杀了敌军的几位首领。
(译文突出动作的灵动:“擘”译为“拉开”而非“分开”,更显力量感;“偏坐”“调”等动词连贯呈现,让战场画面有动态张力,符合诗中少年的勇武形象。)
其四
汉家的君臣庆功宴刚刚结束,在云台之上高议各人的战功。
天子亲临殿前栏杆赐予侯印,将军佩戴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三、字词注释
其一
新丰: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北,汉代置县,以盛产美酒闻名,是盛唐游侠聚会的标志性场所,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亦有“买醉入新丰”之句。
斗十千:一斗酒价值万钱,语出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极言酒的名贵,实则暗写游侠的慷慨豪迈,非实指价格。
咸阳:战国时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东北),汉代曾迁徙豪侠于此,诗中代指唐朝都城长安,因长安与咸阳地域相近,且同为帝都,承载着游侠文化记忆。
意气:非仅指情谊,更是盛唐少年特有的精神气质——重然诺、轻生死、喜交游的豪迈意气,是组诗的情感核心。
其二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由六郡良家子弟充任,掌宿卫侍从,唐代沿置为北衙禁军核心,开元年间羽林郎常兼领边防任务,成为青年建功的重要途径。
骠骑:指骠骑将军,汉代霍去病曾任此职,多次击败匈奴,诗中借汉代名将喻唐代战功卓著的将领,属“以汉喻唐”的传统笔法。
渔阳:古幽州,今天津蓟州一带,汉时为抗匈奴前线,唐代为边防要地,此处泛指边疆战场,暗含战事的紧张。
侠骨香:将侠客的气节比作芬芳气息,是王维的独创意象,既写少年的英勇无畏,又赋予死亡一种悲壮的美感。
其三
擘(bò):张开、拉开,一作“臂”,“擘两雕弧”形容少年力大善射,能左右开弓,是盛唐尚武精神的直观体现。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为古代名将所用兵器,此处以兵器的精良衬托少年的勇武。
白羽:指尾部饰有白色羽翎的箭,是古代箭支的常见装饰,“调白羽”即调试箭支,写尽少年临战前的从容。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分立的五位首领,诗中喻指侵扰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以历史典故增强叙事的厚重感。
其四
云台:东汉洛阳宫中高台,明帝时将邓禹等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画像置于其上,称“云台二十八将”,诗中借指唐代论功行赏的场所。
临轩:帝王亲临殿前栏杆,“轩”指殿前的栏槛,是古代帝王召见臣下、颁布赏赐的礼仪场景,凸显赏赐的庄重。
侯印:封侯的印绶,是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象征着战功得到朝廷认可,呼应前文的“战渔阳”“射杀五单于”。
明光宫:汉宫名,汉武帝时建造,为帝王处理政务、召见臣下之处,诗中代指唐代皇宫,以汉代宫殿喻唐宫,延续“以汉喻唐”的笔法。
四、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原籍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精通诗、书、画、乐,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创作以安史之乱为界呈现鲜明差异:前期正值盛唐鼎盛,他满怀入世热情,诗作多写游侠、边塞题材,风格昂扬豪迈,充满青春抱负;后期历经战乱创伤,潜心佛理,隐居辋川,诗作融入禅意,趋向空灵淡远,获“诗佛”美誉。《少年行》四首是其早期代表作,虽未显后期山水诗的画意,却以酣畅笔墨勾勒出盛唐少年的精神画像,成为他少作中最具生命力的篇章。
创作背景
此组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正是盛唐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此时的唐朝疆域辽阔,社会风气开放,尚武精神与游侠文化盛行,《新唐书》记载,开元年间朝廷鼓励羽林军将士“入卫则侍卫天子,出塞则征战沙场”,这种“文武合一”的制度为青年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捷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