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少年个人优异事迹材料5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代好少年个人优异事迹材料5篇

小芸是市实验中学初二(3)班的学习委员,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爷爷奶奶经营着村里唯一的小书店,她在油墨香气里读遍了《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也见证着村里孩子翻着旧书的眼睛里闪烁的光。上小学时,她发现邻村的留守儿童没有课外读物,便利用寒暑假把爷爷奶奶书店里的旧书整理分类,用纸箱装着走三公里山路送到邻村小学。后来她发起旧书漂流计划,动员班里同学把闲置书籍捐出,自己利用周末骑电动车到周边五个村子收书、分类、消毒,在村文化站设立流动书角。去年冬天,她在给东山沟村送书时摔进雪沟,膝盖淤青了半个月,却笑着说:那箱《成语故事》终于送到了,孩子们围在一起翻书的样子比什么都暖。她的笔记里夹着一张纸条,是留守儿童小宇写的:小芸姐姐,我长大也要像你一样,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阿杰是民族小学五年级(2)班的体育委员,来自苗族聚居的雷公山脚下。他从小跟着爷爷学苗绣,9岁就能独立完成百鸟衣的基础纹样。去年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他主动申请担任苗绣社团辅导员。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他把复杂的破线绣拆解成12个步骤,用彩纸做示范模本;发现女同学手指灵活但缺乏耐心,便讲奶奶绣三年完成一件婚服的故事;男同学坐不住,他就设计苗绣盲盒游戏,用绣片拼出苗族古歌里的场景。他带领社团为敬老院老人绣长寿花门帘,为留守儿童绣平安蛙挂饰,作品还在市青少年非遗展上获得最具传承奖。最让他骄傲的是,班里原本最调皮的小龙跟着他学了三个月后,回家给妈妈绣了个蝴蝶手机壳,妈妈激动得掉眼泪:这是我儿子第一次这么用心做一件事。

小悦是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的班长,她的妹妹小糖患有唐氏综合征。从妹妹上幼儿园开始,小悦就跟着妈妈学如何给特殊儿童上课。上小学后,她每天放学先去特教班陪妹妹,后来主动留在学校辅助老师教学。她发现很多特殊孩子对数字敏感但怕写算式,便用乐高积木设计数学城堡,把10以内加减法变成搭积木游戏;有的孩子语言障碍,她就用拍立得记录日常场景,做成对话卡片,教他们用图片表达需求。去年冬天,她发起星光手作社,带着特殊孩子用废旧布料做小玩偶,在夜市摆摊义卖。第一次摆摊时,有个阿姨嫌玩偶针脚歪要退货,小悦蹲下来对阿姨说:您看这个兔子的耳朵是朵朵缝的,她昨天练习了20次才学会穿针;尾巴是浩浩粘的,他平时连勺子都拿不稳。阿姨红着眼眶买下所有玩偶,还成了手作社的固定志愿者。现在手作社有32个成员,卖出的300多件手作品为孩子们换来了新的绘画本和感统训练器材。

晨阳是海滨小学六年级(1)班的科技课代表,家住在靠海的渔村里。他从小跟着爸爸出海,看到渔民伯伯用传统方式测量潮位,既麻烦又容易出错。去年参加少年科学家比赛时,他决定做一个智能潮位监测仪。为了收集数据,他连续30天凌晨4点起床,带着防水笔记本记录潮水涨落;为了让设备在盐雾环境中耐用,他和爸爸把旧渔船的铁皮剪成零件,用指甲油做防锈处理;为了解决信号传输问题,他跟着村电工学了半个月电路知识,终于做出能实时发送数据到手机的原型机。设备做好后,他带着同学在码头安装,现在村里的渔船都用这个设备规划出海时间,老船长张爷爷拍着他的肩膀说:晨阳这娃,把咱祖祖辈辈看月亮辨潮水的法子,变成了高科技!今年他的项目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海洋科普实验室。

小语是外国语学校初三(5)班的团支书,妈妈是援疆教师,从小跟着妈妈在喀什生活了五年。她能说流利的维吾尔语,会唱《十二木卡姆》选段,更记得社区里热依拉奶奶煮的奶茶、阿卜杜爷爷烤的馕。回到内地后,她发起石榴籽信箱,让新疆的小伙伴和内地同学通信。为了让信件更生动,她教同学们折维吾尔族传统的幸福纸船,在信封里夹上薰衣草干花;发现新疆孩子喜欢国画,她组织云课堂教他们画牡丹、葡萄;知道内地同学没见过沙漠,她把在塔克拉玛干拍的星空照片做成明信片寄过去。去年暑假,她带着12个同学去喀什回访,在热依拉奶奶家的葡萄架下,她用维语主持民族团结故事会,新疆同学讲坎儿井的故事,内地同学讲红旗渠的传说。分别时,维吾尔族小姑娘古丽把最爱的艾德莱斯绸头巾系在小语脖子上: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妈妈的孩子。现在石榴籽信箱已经有200多对通信伙伴,成了两地上百个家庭的情感纽带。

文档评论(0)

139****4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