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诗词曲五首教案优质精品教案-过零丁洋.pdfVIP

23、诗词曲五首教案优质精品教案-过零丁洋.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课《过零丁洋》备课人:

学1、了解作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习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目3、感受、学习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1、了解作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重3、感受、学习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学习内容

过零丁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

生取义,大家能想起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学生回答)

在我国历代王朝中,南宋是积弱的一个王朝,可是在南宋的历史上却涌

现了许多的英雄。比如岳飞、陆游、辛弃疾、还有文天祥。

二、【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南宋民族英雄。

他以忠名传后世,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里被

关押了三年。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

全集》等。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

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

三杰”。

名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三、【背景】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

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

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

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

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

竟不能逼。”

四、【听读朗读】

1、听读诗歌

2、读准字音

寥落(liáo)

3、全班齐诵读诗歌

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韵脚是什么?

明确:体裁:七言律诗

韵脚:星、萍、丁、青,押“ing”韵

1

五、【合作探究】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参考译文: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战争已进行了

四年的烽火变得寥寥落落。(资料链接: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以全

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

明确:一是自己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小结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明经入仕,四年抗元。

2、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有何联系?

参考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自

己的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明确: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写出了国家支离

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

尽艰辛危苦。

小结颔联:国破家亡:国势——如飘絮,身世——如浮萍运用了比喻、对偶。

2、说说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好在哪里?

参考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对艰难时局惶恐忧惧,零丁洋自己孤零一

人身陷敌手孤苦零丁。

明确:运用了双关、对偶,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

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

巧妙的借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对抗战局势

的忧虑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堪称“千古妙联”

小结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追忆过去,慨叹眼前,运用了双关、

对偶的修辞。

3、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加以鉴赏。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文档评论(0)

mn12123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