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卷).docxVIP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卷)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比小说更有戏剧性。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时代提供了一个脚手架,但与此同时,现实的复杂多变也容易导致创作中的困惑与迷失。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时代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的是理解时代的复杂结构,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回应时代的重大命题。这就需要思想的穿透力,需要洞见。

思想是文艺创作的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若是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同时具有世界眼光,就很难有敏锐的思想。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的前提是站稳人民立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激发起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把握人民的审美需求,从而创作出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真正地深入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洞悉历史的奥秘,才能理解现实的本质,才能把握创作的规律。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与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诗圣”杜甫,还是“人民艺术家”老舍,他们的作品都深刻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在创作实践中,作家艺术家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

文档评论(0)

151****9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