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解析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1分)
(2)“世胄蹑高位,”出自_______的《咏史》。(2分)
(3)《师说》中,韩愈列举孔子曾向老子、郯子等人请教学习的事例,由此得出结论“,”。(2分)
答案:
(1)二十四桥仍在
(2)英俊沉下僚左思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1)题考查姜夔《扬州慢》的经典名句,需注意“二十四”的规范书写,该句通过景物描写暗含黍离之悲,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句。
(2)题涉及左思《咏史》的核心内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揭露了魏晋门阀制度的弊端,左思的咏史诗突破传统,以史咏怀,需牢记作者与名句的对应关系。
(3)题出自《师说》,韩愈通过孔子从师的事例论证“师道”的合理性,核心结论体现“教学相长”“不耻下问”的教育理念,需准确区分“弟子不必不如师”与“闻道有先后”的逻辑关联。
考点点拨:本题聚焦课内古诗文默写,覆盖唐宋八大家散文、婉约词、咏史诗三大体裁,需强化“名句—作者—主旨”的联动记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小区举办元宵灯会活动,张贴楹联以增添节庆气氛,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2分)
A.晴空一镜悬明月,夜市千灯照碧云。
B.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C.火树银花家家晓,淑气鸿禧处处春。
D.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史前人类处于蒙昧时期,。。_______________,部落所在的位置总是获取水源、食物的理想地带。
①因而对环境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②以延续自身生命为目的
③将寻觅食物视作根本之务
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答案:(1)C(2)A
解析:
(1)题考查楹联与场景的匹配性:
题干关键信息:元宵灯会、小区场景、节庆气氛。
选项分析:
A项“夜市千灯”侧重地域商业场景,规模不符小区;
B项“银汉秋澄”“三五宵”指向中秋月色,时令错误;
C项“火树银花”契合灯会景象,“家家晓”“处处春”适配小区范围,“淑气鸿禧”传递节庆祝福,对仗工整且场景贴合;
D项“红藕香”“万颗珠”关联中秋或丰收,与元宵无关。
(2)题考查语句连贯性:
逻辑链条:史前人类的核心目标(②延续生命)→实现目标的核心手段(③寻觅食物)→手段带来的结果(①依赖环境),“因而”作为因果标志词,衔接③①,形成“目的—行动—结果”的逻辑闭环,故顺序为②③①。
考点点拨:(1)题需兼顾楹联的“场景适配性”“时令准确性”“氛围契合度”;(2)题需抓住“目的—行动—因果”的逻辑关系,关注关联词语的衔接作用。
二、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6分)
文本:《论散文结构》(节选)
①中国传统文论相当重视文章的结构,只不过,古典文论家心目中的结构,更多属于谋篇布局、行文章法一类的“文章作法”,例如,金圣叹在评点作品时就特别强调“文法”,并列出了“倒插法”“草蛇灰线法”等等文法范例。
②到了现代,人们对文章结构依然认识不足。具体到散文结构上,一般都认为:“我国的整个散文创作,尤其是古典散文,在结构上同我国江南园林的布局,大体保持着一致的风格,那就是: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人工中求自然”。或者认为散文结构应讲究起、承、转、合,应有一种严谨的结构美。从总体上看,这些论述都是从外在的谋篇布局来把握散文的结构形式的。
③正由于许多作家和理论家总是从外在的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的结构,五十年代后散文的结构逐步陷进了程式化和单一化的境地。这一时期散文结构的特点一般是开篇先来一段写景,中间写一件或几件事,以事来喻某一个人,最后是抒发感情,升华哲理。这种线性结构或曰苏州园林式的散文结构,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叙事和抒情散文的常见套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历史进入到新时期以后,仍然有不少散文作家将这种“三段式”奉为典范,而在某些散文研究者那里,它们也仍然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④我并不否认园林式的散文结构自有其美学上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也主张艺术审美上应该有所偏爱,但散文结构不能仅仅是一种线性结构。
⑤现代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除了显在结构外,在文本的字面底下,还深藏着超越具体的叙述顺序和表层文字的潜在结构。好的散文一般以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方式。(有删改)
3.根据第①②段的论述,分析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因果判断是否成立。(4分)
答案:
答案角度一:不成立,二者无必然因果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