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青玉案》导学案(含答案).docVIP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青玉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完美版

2025年完美版

青玉案

一、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体味情感。

2、学习、理解并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的表现手法——反衬。

3、理解“他”的寓意,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

(二)预习要点

1.理解作品,品味词中的名句,掌握重要的表现手法。

2.理解“他”的寓意,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达标练习

阅读《青玉案元夕》完成题目.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

1.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日期),也是这首词的。

答: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

3.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

4.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5.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1.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的作品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并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2.初读体会

(1)自由朗读整首词。初步感知重要的字、词和句子。

(2)1-2名学生试读,再由学生集体朗读

(3)听示范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速。

(4)集体朗读、体会情感。

(二)问题探究

★研读感知阅读作品,思考问题:

1、上阕写了哪些景象?下阕写了哪些形象?其特点怎样?

上阙描写元宵节热闹狂欢之景象

下阙描写了盛妆艳服、欢声笑语的人群,灯火阑珊之处,独处一角的他

2、这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反衬------在诗歌中,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反的事物,借以衬托主要对象,称为“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

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1):作者要找的是怎么样一个人?

(2):为什么要寻这样一个人,“他”还有寓意吗?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对作品所把握到的内容,自由探究,发表见解。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他”,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

★拓展迁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鉴赏本诗的反衬手法

★名句积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沁园春》

★课外练习

1、赏析这首词所运用的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谈谈你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人生境界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选自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的学习、积累,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首词在字面层次上的理解不难,难的是通过写作背景理解“他”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

小结:本词通过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