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诗文鉴赏教学实例分析
引言
古诗文鉴赏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不仅能“读懂”文字表层意义,更能“悟透”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魅力与文化精神。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模式化解读、过度依赖教辅资料、学生主体性缺失等问题,常使鉴赏课沦为知识的单向灌输,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思考能力。本文拟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古诗文鉴赏教学中,通过精准的文本解读、巧妙的问题设计、多元的互动体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培养其独立鉴赏能力。
一、夯实基础,疏通文意——鉴赏的前提与起点
任何文学作品的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之上。古诗文因时代久远、语言凝练、典故众多,疏通文义便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此环节并非简单的字词翻译,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并初步感知文章的脉络结构。
教学实例:《送友人》(李白)
在教授李白《送友人》一诗时,初始阶段,笔者并未直接抛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之类的问题,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诗句大意,并标记出疑难之处。随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师生互动,解决“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与“绕”的动态描绘效果,“孤蓬万里征”中“孤蓬”的比喻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班马”的典故及蕴含的情感。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对“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一”字的体会,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字如何强化了离别瞬间的决绝与友人漂泊无定的孤寂感。
此阶段,教师应扮演引导者与解惑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查阅工具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重点字词、关键句式,需进行必要的点拨与归纳,但切忌逐字逐句“串讲”,以免消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知人论世,理解背景——鉴赏的桥梁与依托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中重要的鉴赏方法,强调理解作品需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于深入把握古诗文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基调至关重要。
教学实例:《登高》(杜甫)
在鉴赏杜甫《登高》时,若仅从文字层面理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萧瑟秋景,学生可能仅能感受到一般的悲秋情绪。但若能引导学生回顾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人生境遇——安史之乱后,诗人漂泊西南,贫病交加,壮志难酬——便能更深切地体会诗中“悲”字的多重意蕴:秋景之悲、漂泊之悲、年老之悲、多病之悲、孤独之悲,乃至家国之悲。
教学中,可通过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情境(如杜甫晚年流寓夔州,重阳节登高望远),或引入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搭建起与古人沟通的桥梁。例如,在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艰难”二字不仅指个人生活的困顿,更暗指国家命运的多舛,从而使学生对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有更具体的感知。
三、品味语言,体悟技巧——鉴赏的核心与关键
古诗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精炼传神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技巧,是提升其鉴赏能力的核心环节。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炼字、修辞、句式、篇章结构等方面,并思考这些艺术手法如何服务于情感表达和主旨呈现。
教学实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其语言的缠绵悱恻与技巧的精妙运用值得细细品味。在教学中,可聚焦以下几点:
1.意象的选择与组合:“寒蝉”、“长亭”、“骤雨初歇”、“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如何共同营造出凄凉、伤感的离别氛围的?
2.炼字的精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凝噎”二字,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别时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复杂情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阔”字,是写空间的广阔,还是反衬离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3.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实写离别场景,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虚写别后想象,这种虚实结合如何拓展了词的意境,深化了离别的愁绪?
通过对这些具体语言现象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词作的形式美,更能理解其如何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和深度。教师可采用“咬文嚼字”、“比较阅读”(如比较不同版本的用字差异)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鉴赏的升华与归宿
古诗文鉴赏不应止步于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更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拓展延伸,实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内化所学,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实例:《赤壁赋》(苏轼)
苏轼的《赤壁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旷达的胸襟。在深入理解文本之后,可设计如下拓展活动:
1.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体现的人生感慨,以及苏轼是如何通过“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辨来消解这种感慨,达到“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旷达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年,跨境电商数据合规性风险评估与合规体系建设指南报告.docx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二》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JGT 366-2012-外墙保温用锚栓.pdf
- 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桌面演练脚本.docx VIP
-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docx VIP
- 课件mike新11hd so nam模型培训教程.pdf
- 《控制工程基础》教案.docx VIP
- Q∕GDW 11021-2013 变电站调控数据交互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