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学语文古文阅读理解题库
前言
古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思。中学阶段的古文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更是对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深刻体悟。阅读理解作为古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其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系统的训练与科学的方法。本题库精选,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份贴近教材、难易适中、题型多样的古文阅读材料,助力大家在古文的天地里畅游,提升阅读理解的核心素养。
一、经典叙事类古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尊君在不()
(4)下车引之()
2.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参考答案及解析:
1.(1)约定(2)离开(3)同“否”(4)拉,牵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期”在这里是动词,“约定”的意思;“去”在古文中多为“离开”,与现代汉语“前往”不同;“不”是通假字,通“否”;“引”是“拉”的意思,表现友人道歉的举动。*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惭”是“感到惭愧”,“引”是“拉”,“顾”是“回头看”。翻译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语句通顺。*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友人之所以“惭”,是因为元方指出了他的两点错误:一是“无信”(日中不至),二是“无礼”(对子骂父)。*
4.示例一:元方这样做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年仅七岁,能够指出友人的错误,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求全责备。
示例二:元方这样做略显失礼。友人毕竟是长辈,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主动示好,元方应该给予必要的尊重,“入门不顾”显得不够宽容。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行为的评价,是开放性题目。答题时应结合原文,从元方和友人的角度出发,言之有理即可。评价时需注意元方的年龄因素。*
(二)《愚公移山》(《列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题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D.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这则寓言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亡”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无”,“没有”的意思。)
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解析:注意“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等词语的翻译。“子孙荷担者三夫”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3.愚公之妻是“献疑”,她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力量、土石安置等),但并未反对移山本身;智叟则是“笑而止之”,他对愚公移山之举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讥讽愚公不自量力,认为移山是不可能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态度的分析。需结合二人的语言和神态,明确“献疑”与“嘲笑阻止”的区别,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