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19世纪文学经典试题解析.docxVIP

外国19世纪文学经典试题解析.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19世纪文学经典试题解析

19世纪的外国文学,是一个星光璀璨、流派纷呈的时代。从浪漫主义的激情澎湃到现实主义的冷峻深刻,从自然主义的客观描摹到象征主义的幽微探索,无数文学巨匠以其不朽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性百态与思想深度。对19世纪外国文学经典的学习与考察,不仅是对文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历史认知、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考量。本文将针对若干典型试题进行解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名词解释题解析

名词解释题主要考察对基本文学概念、流派、思潮及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例题1: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

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叛和对法国大革命后社会现实的失望。

*核心特征:强调主观情感、个人主义和想象力;热爱自然,将自然视为精神寄托和灵感源泉;对中世纪等“异质”文化和民间文学抱有浓厚兴趣;常常塑造孤独叛逆的英雄形象;形式上追求自由奔放,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代表作家及作品:英国的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济慈《夜莺颂》;德国的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前期浪漫主义色彩)、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法国的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答题要点:需点明时间、地域、核心思想、主要特征,并列举1-2位代表作家及作品。避免仅简单罗列,应揭示其精神内核。

例题2: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

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在欧洲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它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核心特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精确描绘,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叙事冷静客观,较少直接抒情。

*代表作家及作品:法国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英国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答题要点:突出其“真实性”、“典型性”和“批判性”,明确其与浪漫主义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例题3:自然主义文学

解析:

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后期源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的极端化和科学化倾向的产物。

*核心特征: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影响,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和人,认为人的命运由遗传、环境等客观因素决定;强调对现实的绝对客观记录,甚至不惜描写丑恶、琐碎的细节;试图将文学创作等同于自然科学实验。

*代表作家及作品: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奠基人和创作实践者,其《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例题4:“拜伦式英雄”

解析:

“拜伦式英雄”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其作品(如《东方叙事诗》系列)中塑造的一类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

*核心特征:他们通常是高傲、孤独、叛逆的反抗者,对社会现实不满,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他们才华横溢,却又带有忧郁、悲观的色彩;他们我行我素,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往往以失败告终。

*意义:这类形象寄托了拜伦对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庸碌现实的反抗精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

*答题要点:需点明其创造者、出处、核心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二、简答题解析

简答题要求对某一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或文学观点进行较为具体的阐述,需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例题1:简述《红与黑》中于连·索雷尔的形象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解析: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主人公于连·索雷尔是19世纪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形象特征:

1.强烈的个人奋斗精神与野心:出身卑微的于连不甘平庸,一心想凭借个人才智跻身上流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红”象征着军队(拿破仑时代的荣耀),“黑”象征着教会(复辟时期的权势),他在两者之间选择,体现了其向上爬的野心。

2.矛盾的性格:他既有反抗精神,蔑视贵族的虚伪和特权;又有妥协性,为了成功不惜伪装自己,甚至利用爱情。他敏感、自尊,又自卑、多疑。

3.浓厚的平民意识与阶级烙印:他对自己的平民出身既敏感又自豪,其奋斗过程始终带有与上层社会的对立情绪。

*典型意义:

于连的悲剧,是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双重压迫下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悲剧。他的形象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既有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又因时代局限而带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色彩。他的奋斗与失败,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和历史认识价值。

答题要点:先总括人物身份,再分点阐述性格特征,最后分析其典型意义,要

文档评论(0)

柏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