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假期收心会,校长在国旗下讲话:别让DDL偷走你的成长?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望着台下一张张带着朝气的脸庞,我的心里满是暖意——刚结束的长假里,想必每个人都攒了不少快乐:有的同学背着书包奔赴山川湖海,把故宫的红、西湖的绿装进了记忆;有的同学留在家中补觉休整,让连日的疲惫被阳光和被窝慢慢消解;还有的同学捧着书本“充电”,在文字里遇见了更远的世界。假期本就是用来舒展身心的,这份美好,值得我们好好珍藏。?
但今天,当我们重新站在教室门口、走上讲台,有件事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如何把“飘”在假期里的心收回来,让新学期的脚步走得稳、走得实?今天,我想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份“收心的学问”。?
一、假期是面放大镜,照见藏在细节里的自己?
其实假期就像一面放大镜,能把我们平日里被“规则”掩盖的习惯,看得清清楚楚。在学校时,有老师的叮嘱、课堂的节奏,我们总能循着轨迹往前走;在家时,有父母的提醒、三餐的规律,也能把日子过得规整。可一旦没了这些“外部支撑”,当你独自握着一整天的时间,会做些什么?这才是最真实的你。?
我知道,有不少同学把假期过成了“小课堂”:提前列好计划表,早上背单词、下午练习题、傍晚去跑步,连休息都安排得张弛有度。这样的同学,我要由衷地为你们鼓掌——自律从不是“咬牙扛”的苦差事,而是把“想做的事”变成“日常的事”的智慧。你们在假期里守住的不仅是计划,更是对自己的承诺,这份清醒,已经让你们走在了成长的前面。?
但我也清楚,还有些同学的假期,走偏了方向:前天刚在笔记本上写下“每天学习两小时”,第二天就抱着手机刷到深夜;定好早上七点半起床,结果太阳晒到床头才慢悠悠坐起来;至于作业,总想着“还有明天”“最后一天赶也来得及”,直到假期末尾的晚上,才在台灯下慌慌张张地抄题、补空,甚至有些作业至今还压在书包底。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像极了自己”??
二、这些“假期后遗症”,正在悄悄拖慢你的脚步?
今天我在校园里转了转,发现不少师生还带着“假期后遗症”,这些小问题看似不起眼,却会悄悄拖慢我们的节奏。?
比如第一节课的铃声刚落,我走过几个教室,看到有的同学揉着惺忪的眼睛,头轻轻一点一点,像是在和困意“拔河”。我懂这种“生物钟错位”的难受——放假时熬到凌晨、睡到正午,突然要早起,身体确实需要适应。可同学们要想:今天不调整,明天还纵容自己犯困,等到课程进度落下了、知识点没听懂,再想补回来,要花多少倍的力气??
还有些同学,人坐在教室里,心思却还“飘”在假期里:可能还在回味游乐园的过山车,可能在盘算“这周末能不能去看新上映的电影”。老师在讲台上讲得认真,从公式推导到课文解析,生怕漏了一个重点;可台下的你,眼神飘向窗外,耳朵里没装进几句话。这样“身在课堂、心在别处”的状态,能学到多少知识?又能对得起自己坐在教室里的时光吗??
更让人担心的是作业的状态。今天收上来的作业里,有不少是“赶工的痕迹”:有的字迹飘得像“赶跑的云朵”,漏题、错题密密麻麻;有的作文只写了寥寥几行,像是在应付“任务”;更有甚者,干脆把空白的作业本交上来,仿佛“没写”就是“解决办法”。同学们,你们以为这是“骗老师”吗?其实是在“骗自己”——你敷衍的不是一页作业,而是本该学会的知识,是自己本该成长的机会。?
三、“DDL是第一生产力”?别让拖延偷走你的未来?
现在很多同学喜欢把“DDL是第一生产力”挂在嘴边,甚至觉得这是种“潇洒”的生活方式——意思是“不到截止日期,绝不动手做事”。?
但今天我想认真告诉大家:这不是“潇洒”,而是一种会“上瘾”的拖延症。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习惯正在悄悄缠上很多年轻人。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拖延?因为它能带来“暂时的轻松”:总觉得“时间还多”“明天再做也不迟”,当下的压力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所有事都拖到最后一刻,你其实失去了比“时间”更珍贵的东西??
你失去的是“把事做好”的踏实——赶作业时,连题目都没看清就下笔,错了一堆还得返工;你失去的是“享受过程”的乐趣——本来可以慢慢琢磨一道数学题,感受“解出来”的喜悦,却因为“赶时间”变成了“抄答案”的敷衍;你更失去的是“养成好习惯”的机会——拖延一旦成了惯性,就会像小石子一样,慢慢压垮你的未来。?
我想起去年有个毕业生回校看我,他说自己在公司总因为拖延挨批评:上学时赶作业赶惯了,现在接到项目,总觉得“离截止日还远”,直到前一晚才熬夜赶方案,结果数据错漏、逻辑混乱,不仅让团队跟着加班补救,还错失了重要的合作机会。他说:“现在才明白,上学时偷的懒,工作后都要加倍还回来。”同学们,拖延看似是“当下的小事”,可积累起来,就会变成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