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潼关-名师教学课件PPT(2).pptxVIP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潼关-名师教学课件PPT(2).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潼关

作者介绍:湖南浏阳人,1865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是湖北巡抚,家境十分优越。他从小性格就桀骜不驯,喜欢读书,但最喜欢经世济民的书,对八股文嗤之以鼻。长大后,谭嗣同离家出走,游历全国各地,广交名士。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时年30岁的谭嗣同悲愤交加,他提倡新学、呼吁变法、推行新政,在湖南办了时务学堂、南学会等。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公元1882年秋,十八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簇:意思是围绕、拥簇,表现潼关古城的高耸、险要的地势。吹散:形容在猎猎秋风里,马蹄的落地声虽然清脆响亮,但却很快就被风吹散,变得微弱了,消失了。可见秋风的疾速、猛烈。也因为潼关城的苍茫和辽阔,使马蹄声很快就消失在茫茫旷野中。嫌:嫌弃,黄河嫌广阔的原野还十分拘束,还不够宽广。用拟人的方法,表现黄河还想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范围,暗示作者也希望有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来施展抱负。不解平:不理解平坦是什么,秦岭山脉到了潼关就再也不知道何谓平坦了。突出了潼关的地势崎岖,处处险要。

谭嗣同就义:1898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延伸】写“关隘”的诗词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元张养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

谢谢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

192****52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