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整理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人教版.pdfVIP

2025年(整理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人教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第三册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及苏州市民反阉党的暴动。

2.了解古代文体——墓志的写法。

3.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请指出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清、议论。

4.文章屡次运用比照的手法。〔五人与缙绅之比,五人与大阉之比〕

5.文章正气贯穿,多用反诘句,请注意朗读、背诵。

三.学习方法

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比照手法的运

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

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四.作者介绍

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

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故《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读书佳话,后来他把

自己的书斋更名为“七录斋〞。张溥认真习书,右手握笔的手指都长起了厚厚的老茧;冬

天手冻裂了应用热水浸暖后继续再练,从不间断。正由于他的刻苦用功,所以日后终于成

为一个大学问家。张溥在短暂的一生中将毕生的精力与才智奉献给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

编书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堪称明代文坛

巨匠。张溥所生活的崇祯朝是明代政治上最腐败的时代,张溥在一生中始终投身于反对阉

党、宦官腐朽势力的斗争,这种精神在他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

篇著名的散文是为了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统治进行不屈斗争遇害的颜佩韦等五人而写的,

张溥敢于反对专权,挺身而出毅然撰文作碑,扬正斥邪,正气凛然,表现了他的崇高气

节,几百年来深为后人称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笔酣畅,气势磅礴,被收入《古文观

止》;这块著名的碑石至今还巍然屹立在苏州虎丘山麓。张溥在历史上更为巨大的奉献是

组织了以他为领袖的文人进步社团——复社。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的一个有巨大影响的进

步社团,也是我们古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文人社团。崇祯初,张溥和同邑张采集

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联络江浙诸省文人,建立复社。在虎丘“千人石〞前举行著名的

复社虎丘大会盛况空前,四方文人毕集,以文会友,议论朝政,流传遐迩,影响深远。复

社的宗旨是反对宦官势力,抨击明末腐朽政治,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复社虽以

“尊经复古〞相号召,但张溥之复古主张,意不在故辞,针对当时尚奇而不知古的文风,

提出“夫好奇必知古,知古那么必知经,知经那么必知所以为人〞,其论文也由七子派重

文辞转向重人品,重实践。比之王世贞的复古主张,张溥又进了一大步,更有其积极意

义。复社也团结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明亡之后表现了崇高的民

族气节。作为复社领袖人物的张溥在这一组织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功绩不可磨灭,名垂

史册。

五.写作背景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

遍于天下〞的局面。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

起对抗,发生暴动。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

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

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称为

“五人之墓〞。

六.碑记

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表达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七.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根底

文档评论(0)

176****49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