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小学户外玩耍的安全风险识别:知“险”方能避“险”演讲人
小学户外玩耍的安全风险识别:知“险”方能避“险”01小学户外玩耍的应急处理:快速反应,降低伤害02小学户外玩耍的保健策略:“防”字当头,科学护航03小学户外玩耍的长效教育: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安全”04目录
2025小学户外玩耍安全保健课件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5年的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户外玩耍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课堂”。它不仅能促进身体发育、培养社交能力,更能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激发探索欲和创造力。但近年来,我在带队户外活动时也目睹过意外:有孩子因场地湿滑摔倒擦伤,有学生因剧烈运动后骤然降温引发腹痛,甚至曾有低年级学生因追赶时未注意脚下被凸起的树根绊倒……这些经历让我愈发意识到:保障户外玩耍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是我们必须为孩子筑牢的“成长防护网”。今天,我将从风险识别、保健策略、应急处理及长效教育四个维度,系统梳理小学户外玩耍的安全保健要点。
01小学户外玩耍的安全风险识别:知“险”方能避“险”
小学户外玩耍的安全风险识别:知“险”方能避“险”要做好安全保健,首先需明确小学生户外玩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根据我100余次带队活动的观察记录与学校安全日志分析,风险主要集中在环境、活动、个体三个层面,三者相互作用,需全面关注。
环境风险:不可控因素的“隐形考验”户外环境的复杂性远超室内,对小学生而言,以下三类风险最需警惕:
地形与地面隐患:操场或公园常见的碎石、坑洼、树根凸起、湿滑地砖(如雨后的塑胶跑道边缘),是导致摔倒的主因。我曾统计过某学期校园户外活动的12起摔倒事件,其中8起与地面不平整直接相关。
天气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易引发中暑(当气温≥35℃时,户外活动30分钟以上,低年级学生中暑概率上升40%);春秋季骤风可能吹落枯枝、杂物;冬季低温则会降低肌肉灵活性,增加拉伤风险。2023年11月,我校一次晨跑因突降小雨,3名学生在湿滑的水泥地上滑倒,其中1人手腕轻微骨裂。
公共设施安全:秋千链条锈蚀、单杠螺丝松动、滑梯边缘毛刺等,均可能造成割伤或夹伤。2024年春季学期,区教育局对辖区小学户外设施的专项检查显示,42%的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老化问题。
活动风险:运动特性带来的“潜在挑战”小学生活泼好动,但运动能力尚不成熟,以下两类活动需重点管控:
剧烈运动类:追逐跑、接力赛、球类对抗等活动中,因重心不稳、变向急停导致的扭伤(踝关节最常见)占比达65%;争抢过程中碰撞引发的擦伤、淤青占比28%。我曾带六年级学生玩“贴人游戏”,一名男生因急停时膝盖内扣,导致半月板轻度损伤。
探索类活动:攀爬树木、翻越栏杆、捡拾高处物品等行为,易因高估自身能力引发坠落伤。2022年秋季,某小学一名学生攀爬校园景观树时,因树枝断裂从2米高处跌落,造成右肱骨骨折。
个体差异风险:“看不见的健康门槛”1每个孩子的体质、发育水平与健康状况各不相同,以下三类学生需特别关注:2运动能力薄弱者:肥胖儿童(BMI≥24)因重心偏移,摔倒后更易受重伤;协调性差的学生(如感统失调儿童)在跑跳时平衡控制能力弱。3特殊体质者:哮喘儿童在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严格控制运动强度;过敏体质儿童接触花粉、尘螨后可能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4心理状态影响:部分学生因兴奋过度忽略安全提示(如“不要跑太快”),或因同伴起哄挑战危险行为(如“看谁先爬到单杠顶”)。
02小学户外玩耍的保健策略:“防”字当头,科学护航
小学户外玩耍的保健策略:“防”字当头,科学护航风险识别是基础,科学保健才是关键。结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与《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指南》,我总结出“三阶段保健法”,覆盖活动前、中、后全流程。
活动前:精准准备,消除隐患环境与设施排查:
提前30分钟实地检查场地:用脚踩踏测试地面平整性(重点检查沙坑边缘、跑道接缝处),用手触摸设施边缘(滑梯、秋千等)是否光滑,摇晃单杠、双杠测试稳定性。
天气预判:通过天气预报APP查看活动时段的气温、降水概率,若气温>32℃或<5℃,需调整活动时长(高温天单次不超过40分钟,低温天增加热身时间至15分钟);遇4级以上大风,暂停高空类活动(如爬绳)。
区域划分:将活动场地分为“自由活动区”(如草坪)、“竞技活动区”(如篮球场)、“休息区”(如树荫下),用标志桶或彩色胶带明确分隔,避免交叉碰撞。
装备与物资准备:
活动前:精准准备,消除隐患个人装备:要求学生穿防滑运动鞋(鞋底纹路深度≥3mm)、运动服(避免带长绳的连帽衫,防止勾挂);骑行或轮滑时佩戴头盔(尺寸需与头围匹配,调节带应紧贴下颌)、护膝(需覆盖膝盖骨)。我曾遇到一名学生因穿洞洞鞋玩“老鹰捉小鸡”,鞋底卡在地砖缝隙中导致脚踝扭伤,此后我们将“穿防滑鞋”纳入活动必查项。
公共物资:携带急救包(含碘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