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回首学太极追怀李雅轩
1929年10月间,杭州《浙江日报》刊登了一首打油诗:“今朝国术盛会开,全国英豪来比赛,愚民不知其中意,道是群雄打描台。“原来这是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张静江为创办国术馆培养青年武术人材,进行武术选拔比赛的一次创举。消息风靡遐迩,哄动了全国武坛高手,纷纷到杭州报名参赛。
武术赛的吸引
比赛在杭州市鼓楼外抚衙前的空地举行。按照报到者的名单抽签,先后唱名二人配对上台,待评判员一声号令,二人相互比试,能打倒对方者为胜,可参加下一轮比赛,败者即被淘汰。当时我对拳术一窍不通,仅是去凑凑热闹。成千上万的群众挤在斜坡上观战,不亚于钱塘江观潮的胜景。比赛气氛热烈,如火如茶;有打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二人各使招法,才有一个被对方打倒的;也有打了二个回合,其中一人自知不敌,拱手甘拜下风的;更有相互扭打一团,弄得头面出血被评判员拉开的。轮番对垒,优胜劣败,各种打法,无奇不有…其中有一场使我印象最深,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犹历历在目。那二人应唱上台,一个是彪形大汉,虎虎生风,咄咄逼人;另一个年约三十,状类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双方外表,强弱悬殊,旁观者不禁为这书生捏了一把汗。只见那个大汉挥拳猛击,不料甫经接触,大汉立即跌倒,究竟他是怎样被打倒的,我们却不明白,真看呆了。总之,这次比赛的打法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津津有味。嗣后,我的手脚也觉得有些发痒,经常模仿打拳,如入醉乡。
初学拳的机缘巧遇
不久,我发现了西湖滨的民众教育馆向国术馆请到几位拳师,都是比赛优胜者留下的,每天早晨在义务教拳,那地方离我住处不远,于是前往报名。起初学的是十路潭腿,教师是北方人曹晏海。之后,又学形意拳,教师是高振东。我学了一段期间,两种拳的套路都记住了,便以为自己会打拳,觉得心满意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来想想,自己也觉可笑!
那时江浙一带,大都是南拳长拳之类,对太极拳既无所闻,更未目睹。事有凑巧,某天早上,我和几个同学经过民权路,无意中看见一道矮墙,内有二位体格魁梧的人在教几个人练太极拳云手,乍看觉得奇怪,有个同学自作聪明地认为是在做游戏,理由是这些动作和戏台上窃贼在摸黑偷东西的行径一模一样。另一个同学也随声附和,那知再看下去,动作变花样了,有时用掌推,有时用脚踢。当下我肯定这是打拳。另一个同学又却反唇相稽,说打拳的动作这样慢,岂不是早被人打死啦!彼此正争论不休,他们却下课了,几个同学都走进屋里,只有两个教师还站着不知在谈论什么。出于好奇,我们便进去彬彬有礼地问:先生,您现在是教什么?那老师严肃地把我们从头到脚打量一翻,大概看到我们都是穿长袍的斯文青年,便改容相向,说是教太极拳的。我第一次听说“太极拳”,禁不住又问:“太极拳有什么作用?”老师和蔼地解释:“经常锻炼太极拳可以增强体魄,却病延年,如果能练到一定程度也可以防身。”听到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魄正合我们的心意。便跃跃欲试地提出学拳的要求。这位老师沉默片刻,先自我介绍是李雅轩,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干什么职业的?我们告诉他是学医的学生时,李老师似乎默许,随即嘱附我们回去写好申请书于明天送来转请教务长决定。第二天,我们把申请书送去,又有幸地认识了教务长杨澄甫老师,并得到他的同意,成为太极拳学习班的临时门徒。学了二个多月,对整套拳架式差不多全记住了,兴趣渐浓,讵料好事多磨,一天,李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为了上课方便,全体学员从明天起,都要搬到国术馆里住宿,你们不是正式学员,一时没有宿位,等以后有机会再教你们吧。”恍如晴天霹雳,使我们大为震惊!无可奈何,只好依依不舍地与李老师暂时分别。
国术馆的再度寻师
练拳中途缀学,几个月来乏人指点,又没有拳谱作参考,我便抱着到国术馆去碰碰运气的念头,专诚去拜访李老师,数月不见,稍叙寒暄,我就申明仍要学太极拳的来意,李老师大概体谅到我的心事和认为孺子可教,着我在星期天或晚上有空的时间到他的家去玩。从此,李老师便经常向我讲解太极拳的十要和拳论,并教我练拳。师母待我也很好,仿佛亲如一家。
一天,李老师带我到国术馆里去观摩太极拳。国术馆由浙江省省长张静江主办并兼任馆长。副馆长苏景由,教务长是杨澄甫。馆里教习的课目是武当少林各派拳种以及刀枪剑棒等器械,真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唯独太极拳是另设一个专修班,主任由教务长兼职,教授是李雅轩和田兆麟。李老师教杨式大架子和刀剑等器械;田老师教杨式推手。两位教授虽同是杨式的拳,但架式略有所异,所以二人分别上课。这次参观,使我大受教益,永志不忘。
新场地的练拳乐趣
当时有位姓蒋的老中医和我是忘年之交,觉得练太极拳可以强身,便托我介绍,随李老师学拳。一次蒋老请李老师和我到他家里吃饭,蒋家房屋宽敞,前后有二个大客厅和天井,屋后还有一片三面围墙的大草地。席间谈笑风生,认为这房子环境优越,不论天晴下雨都可以练拳。蒋老引以为荣,兴之所至,随即饬人铲除了屋后空地的草木,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