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需履行“朝聘”义务,《礼记·王制》载“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维护宗法血缘的亲疏秩序
C.强化周天子的共主权威
D.促进不同封国间的经济交流
2.秦统一后,某郡府收到朝廷诏书:“县廷置令、丞、尉,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皆由皇帝任免。”这反映出秦朝
A.地方官员选拔注重品德才能
B.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的全部职能
C.官僚体系呈现等级化、制度化
D.中央与地方形成垂直管理模式
3.《唐六典》记载:“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中书省掌出纳帝命,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这体现了唐代
A.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强化
B.三省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
C.中枢决策程序趋于完善
D.门下省成为实际决策机构
4.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由此推知,宋代
A.重文轻武政策始于太祖时期
B.地方行政长官由文官担任
C.通过削弱武将权力加强集权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趋严密
5.《元史·百官志》载:“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说明行省制度
A.继承了前代藩镇体制的特点
B.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C.导致地方势力尾大不掉
D.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6.明太祖废丞相后,设四辅官协理政务,“侍左右,备顾问”,但不久即废;后设殿阁大学士,“仅侍笔札”。明成祖时,“简解缙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内阁逐渐获得法定决策权力
B.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C.中枢机构的职能分工更明确
D.官僚体系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7.清朝雍正年间,某官员向皇帝奏报:“臣遵旨密缮折件,不敢假手他人,亲书封固,差家人星夜赍送,径交奏事处。”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内阁权力被军机处所取代
B.地方官员的自主权扩大
C.密折制度强化了君主集权
D.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失效
8.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公之于众;晋国叔向批评:“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这一争议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政治与法治理念的冲突
B.成文法取代习惯法的趋势
C.新旧社会秩序的转型矛盾
D.法家与儒家思想的早期对立
9.汉武帝时期,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秩仅六百石,却能监察二千石郡守。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平衡中央与地方权力
C.利用低秩官员制约高官
D.扩大刺史的行政权力
10.科举制自隋唐至明清不断发展,下列表述符合其演变趋势的是
A.考试内容从儒家经典扩展到经世致用之学
B.录取标准从侧重才学转向强调门第
C.选官权力从中央下移至地方
D.考试形式从开放性策论变为程式化八股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斯反对分封制的理由,并说明秦朝解决地方管理问题的措施及其影响。(14分)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宋)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