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梳理与巩固
同学们,科学的世界充满了奇妙的探索和发现。这份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大家系统梳理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希望能成为你们复习路上的得力助手。请大家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记忆,学以致用。
第一单元光现象
本单元我们探索了光的奥秘,从光的产生、传播到光的各种现象,这些知识不仅有趣,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光的产生与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蜡烛、手电筒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
*应用: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面或其他不透明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初步认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简单记忆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镜子、平静的湖面。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如书本、墙壁。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生了漫反射。
4.应用: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到镜面距离相等)、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改变光路)。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例:筷子在水中“折断”、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海市蜃楼等。
2.折射规律(初步认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近视眼镜。
四、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于红外取暖器、红外体温计、遥控器等。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能杀菌消毒(医院紫外线消毒),适当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过量照射会伤害皮肤。
五、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常见的视力问题:近视(看不清远处物体,需佩戴凹透镜矫正)和远视(看不清近处物体,需佩戴凸透镜矫正)。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第二单元地球和它的运动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基本概况以及它的两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正是这些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时地球影子的边缘是弧形、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2.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赤道周长约为四万公里。(可简单记忆为“坐地日行八万里”,指赤道地区)
二、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时间差异: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三、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