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预防电信诈骗及安全教育讲座:擦亮慧眼,共筑防线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以“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及安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意义重大且深远。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但与此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如影随形,其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与迷惑性日益增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一大公害。本次讲座旨在帮助大家认清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掌握实用的防范技巧,从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共同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反诈防线。
一、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态势与主要危害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案件数量、涉案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精心设计骗局,跨区域甚至跨境实施诈骗,组织化、链条化特征明显。其侵害对象广泛,无论是老年人、青壮年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经济损失惨重:受害者往往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甚至是毕生积蓄,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精神心理创伤:被骗后的焦虑、自责、愤怒等负面情绪,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伤害,部分受害者甚至因此产生极端思想或行为。
3.社会信任危机:诈骗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对金融、通信等行业的信誉造成冲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4.扰乱社会秩序:此类犯罪消耗大量行政、司法资源,对社会管理秩序构成严峻挑战。
因此,提高全民反诈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解析与案例警示
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但其核心万变不离其宗,即利用人们的贪念、恐惧、疏忽或同情等心理弱点。下面,我们梳理一些近期高发的、迷惑性较强的诈骗类型:
1.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诈骗:不法分子冒充“警官”、“检察官”、“法官”或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洗钱、非法集资、包裹藏毒等莫须有的罪名相威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他们往往会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官方电话,甚至制作虚假的“通缉令”、“协查通知”,营造紧张气氛,迫使受害者在恐慌中失去判断力。
3.刷单返利诈骗:这是目前高发的诈骗类型之一。骗子以“兼职刷单、高额返利”为幌子,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让受害者尝到甜头,随后逐渐加大任务量和投入金额,最后以“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等理由拒不返款,并诱导受害者继续投入以“解锁”返利。
5.网络游戏虚假交易、代练诈骗:针对游戏玩家,在游戏内或相关社交平台发布低价售卖游戏币、装备、账号,或提供高价代练服务的信息。一旦受害者与其联系,便以“保证金”、“交易费”、“账号安全验证”等名义要求先付款,付款后即失联;或利用虚假交易平台,诱导受害者充值后无法提现。
6.“杀猪盘”情感投资诈骗:骗子通过婚恋交友平台寻找目标,伪装成成功人士或温柔体贴的异性,与受害者建立恋爱关系,培养感情(即“养猪”)。在取得信任后,伺机推荐虚假的投资平台、赌博网站,或引导参与所谓的“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诱骗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即“杀猪”),最终卷款跑路。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诈骗分子的“剧本”越来越精细,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策略与实用技巧
2.保护个人信息,守好隐私底线: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妥善处理带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账单等。不在非官方或不熟悉的网站、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4.加强账户管理,安全使用支付工具:开通银行卡、支付账户的短信提醒功能,密切关注账户变动。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不将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等重要物品交由他人保管或使用。不使用公共WiFi进行网银操作或大额支付。
5.“四问”识破骗局,坚持“转账三核实”:当有人要求转账汇款时,务必做到“四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转账?对方是谁?转账用途是什么?是否经过核实?同时坚持“转账三核实”:核实对方身份、核实对方账户、核实转账事由。可通过官方渠道(如拨打官方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与家人朋友商量,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核实方式”。
四、被骗后的应对措施与社会共治
尽管我们百般小心,但万一不幸被骗,也请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努力挽回损失:
1.立即止损:尽快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或登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对涉案银行卡进行挂失、冻结操作。修改网银、支付宝、微信等密码。
3.立即报警: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及上述证据材料,尽快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报案,向警方详细陈述被骗经过。报案越及时,警方冻结涉案资金、开展侦查工作的时间就越充裕。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司法机关、通信运营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