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4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2014年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炎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等。
CT影像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
MRI可清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疾患及关节软组织改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40岁)
(4)晨僵≤3分钟
(5)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4)+(5)条或(1)+(3)+(4)+(5)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者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为主。
第二步:医者一手扶患者踝部,一手置于腘窝处,伸屈膝关节5—10次。
第三步: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及髌周、韧带,循招足少阳胆经、足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来回往返数次。点按内外膝眼、鹤顶、犊鼻、阴陵泉、血海、膝阳关、伏兔、阴市、梁丘、丰隆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股四头肌、髂胫束、内收肌、髌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为主。
第四步:寒湿痹者,加风市、肾俞、关元温补阳气,驱寒外出,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风湿热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风,大椎、曲池清泻热焘;肝肾亏虚加按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以滋养肝肾,巩固肾气。
第五步:夹胫推肘牵膝法,患者仰卧位,患膝屈膝12°-15?°,医者左手手掌置于患膝关节上方,右腋夹持患者小腿,右手自患者膝关节下方穿过,置于左手肘部。右手推动左手肘部,带动膝关节向前运动,右腋部夹持患者小腿往后做相对运动,形成牵伸动作。此外,可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膝关节内外翻动作,以增加膝关节内外间隙。,每次治疗牵膝3次。
第六步:双手搓揉膝关节,以透热为度。
第七步:拍法、扣击法施于膝关节。
以上手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针灸治疗
1.常规针刺: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2)取穴
主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
配穴:风寒湿痹证:关元、阴陵泉、足三里
风湿热痹症:血海、曲池、大椎
瘀血闭阻证:血海、隔俞、太冲
肝肾亏虚证: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
(3)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已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2次。
2.运动针疗法:
取曲池一穴(左膝病变取右侧曲池,反之亦然),针刺时活动患肢。
灸法:直接灸、艾条灸、雷火灸等。
刺络拔罐:选取大抒穴,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梅花针或\t/doc/_blank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多少决定拔罐的时间。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t/doc/_blank留罐12分钟。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