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介入诊疗操作工作流程和要求
介入诊疗操作是通过影像设备引导,将特定器械经自然腔道或微小创口送入体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微创技术,涉及多学科协作与严格的流程管理。其工作流程需贯穿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监护及质量控制全周期,各环节紧密衔接,任何疏漏均可能影响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以下从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求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一、术前准备阶段
术前准备是确保介入诊疗安全与成功的基础,需从患者评估、知情沟通、设备耗材核查及人员分工四方面系统推进。
患者评估需全面且细致。首要是收集完整病史,重点关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过敏史(尤其是造影剂、麻醉药物)、出血或血栓倾向(近期手术、抗凝药物使用史)及重要器官功能(心、肝、肾)。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133μmol/L或eGFR<60ml/min)需特别评估造影剂肾病风险,术前需进行水化治疗(术前4-6小时开始以1ml/kg/h输注0.9%氯化钠溶液),并选择等渗或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通常<300ml)。
体格检查需针对性进行,如拟行股动脉穿刺者需检查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确认无动脉闭塞或严重迂曲;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Allen试验,评估尺动脉代偿功能,避免术后手部缺血。实验室检查需涵盖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00×10?/L)、凝血功能(PT/INR≤1.5,APTT≤正常上限1.5倍)、肝肾功能及心肌酶(针对心脏介入),必要时检测血型及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
知情同意是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核心环节。医护人员需以通俗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操作目的(如明确病变性质、开通闭塞血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预期效果(如症状缓解率、病灶缩小比例)、潜在风险(如出血、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器官功能损伤)及替代方案(如外科手术、药物治疗)。需特别强调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血管介入可能出现的脑卒中、心脏介入可能出现的心包填塞,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后签署书面同意书。
设备与耗材准备需严格遵循无菌与功能核查原则。介入手术室需配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麻醉机、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除颤仪及急救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抗过敏药物)。术前1小时需启动DSA机进行预热,检查高压注射器功能(压力、流量参数校准)、影像采集系统(动态减影、三维重建模式测试)及辐射防护装置(铅帘、铅衣、铅围脖的完整性)。耗材需按操作类型准备,如血管介入需备穿刺针、导丝(0.035英寸或0.014英寸)、鞘管(4-8F)、球囊导管(直径、长度匹配靶血管)、支架(自膨式或球囊扩张式,注意释放系统兼容性);肿瘤介入需备栓塞材料(弹簧圈、明胶海绵、碘化油)、射频/微波消融电极(根据病灶大小选择针型)。所有耗材需双人核对有效期、灭菌标识(如环氧乙烷灭菌指示卡变色是否达标)及包装完整性,严禁使用过期或破损物品。
人员分工需明确且协作高效。术者需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质,完成至少200例介入操作培训并通过考核,全面负责操作方案制定、风险评估及紧急情况处理;第一助手需熟悉介入器械性能及操作流程,负责传递器械、协助暴露术野及临时压迫止血;巡回护士负责术中耗材管理(登记使用数量、剩余耗材清点)、设备参数调整(如DSA机投照角度)及生命体征记录;麻醉医师负责麻醉方案实施(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持续监测血压(目标值:收缩压90-140mmHg)、心率(60-100次/分)、血氧饱和度(≥95%),并处理麻醉相关并发症(如低血压、喉痉挛);放射科技师负责DSA机操作(控制曝光时间、调整kV/mA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影像实时采集与存储(确保图像清晰,满足病变评估需求)。
二、术中操作阶段
术中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与精准技术规范,重点把控体位固定、消毒铺巾、穿刺置管、操作实施及并发症应对环节。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根据操作部位调整体位。如冠状动脉介入取平卧位,双下肢外展15-30°;脑血管介入取仰卧位,头部固定于头架(避免术中移动影响影像匹配);肝癌介入取仰卧位,右侧季肋部垫高10-15°以充分暴露肝区。体位固定后连接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通常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维持血容量。
消毒铺巾需覆盖足够范围并确保无菌。以股动脉穿刺为例,消毒范围需上至脐部,下至膝关节上1/3,两侧至腋中线,消毒2-3遍(碘伏或安尔碘),每遍范围逐渐缩小。铺巾时先铺孔巾(中心对准穿刺点),再铺无菌大单覆盖患者全身,仅暴露操作区域。术者、助手及护士需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铺巾后禁止触碰非无菌区域,器械传递需通过无菌台进行。
穿刺置管是介入操作的关键步骤,需选择合适路径并掌握技巧。经股动脉穿刺时,触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