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疾病涵盖肛门、直肠及部分结肠相关病变,临床诊疗需结合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下从常见症状分析、关键检查方法、主要疾病诊疗规范及特殊人群管理四方面展开阐述。
一、常见症状分析与鉴别
患者就诊时多以局部症状或全身表现为主,需系统采集病史并结合症状特点初步判断病因。
1.便血
便血是肛肠科最常见症状,需关注颜色、量、与排便的关系及伴随症状。
-鲜红色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于内痔(无痛、便后滴血或喷射状)、肛裂(便时剧烈疼痛伴厕纸染血)、直肠息肉(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暗红色或黏液脓血便:需警惕结直肠癌(血便混合黏液,伴排便习惯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反复腹泻、脓血便,伴腹痛)。
-黑便(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但需排除进食动物血或铁剂的干扰。
2.肛门疼痛
疼痛程度与病因直接相关:
-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多见于急性肛裂(排便时加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持续性胀痛:肛周脓肿(局部红肿热痛,波动感阳性)或血栓性外痔(皮下紫蓝色硬结,触痛明显)。
-坠痛伴里急后重:可能为直肠炎、直肠脱垂或低位直肠癌(肿瘤刺激直肠黏膜)。
3.肛门肿物脱出
脱出物性质是鉴别关键:
-内痔脱出:Ⅱ度以上内痔排便时脱出,可自行回纳(Ⅱ度)或需手推回纳(Ⅲ度),嵌顿后无法回纳(Ⅳ度),表面为黏膜。
-直肠脱垂:呈环状或螺旋状黏膜皱襞,长度多超过3cm,严重时可伴肠壁全层脱出。
-肛乳头瘤:脱出物为质韧、表面光滑的白色或淡红色肿物,基底窄。
4.肛门瘙痒
多由局部刺激或皮肤病变引起:
-肛周湿疹:皮肤潮红、丘疹、渗出,夜间瘙痒加重。
-肛瘘外口溢液:反复少量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刺激皮肤。
-寄生虫感染(如蛲虫):儿童多见,夜间肛门周围瘙痒明显。
二、关键检查方法与操作规范
准确的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核心,需根据症状选择适宜的检查顺序,避免遗漏重要病变。
1.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肛门形态(是否畸形、狭窄)、皮肤改变(湿疹、红肿、瘘口)、脱出物特征(大小、颜色、是否充血坏死)。
-直肠指诊(关键步骤):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检查者戴手套涂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门,注意:①指套是否染血(提示肿瘤、炎症或肛裂);②肛管张力(肛裂时括约肌痉挛,张力增高);③直肠壁有无肿块(位置、大小、活动度、质地,直肠癌多为质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④直肠周围间隙有无波动感(肛周脓肿)。
2.肛门镜检查
适用于肛管及直肠下段病变(内痔、肛乳头瘤、低位直肠息肉)。操作时需缓慢进镜,避免暴力损伤,观察黏膜颜色(充血、糜烂)、痔核位置(截石位3、7、11点为原发痔区)、有无溃疡或新生物。
3.结肠镜检查
对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怀疑结直肠病变者,需行全结肠镜检查(年龄≥40岁或有家族史者为重点人群)。检查前需充分肠道准备(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操作中注意观察黏膜形态(溃疡、息肉、肿瘤),对可疑病灶取活检(至少4块,避开坏死区)。
4.影像学检查
-肛周MRI:用于复杂性肛瘘(明确瘘管走行、内口位置)、高位肛周脓肿(评估与括约肌关系)。
-超声内镜(EUS):可清晰显示肛管括约肌层次、肛瘘瘘管深度及直肠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
三、主要疾病诊疗规范
(一)痔
诊断标准:结合症状(便血、脱出、疼痛)、肛门镜及指诊(齿状线上下痔核)。
分度:Ⅰ度(便血无脱出);Ⅱ度(脱出可自行回纳);Ⅲ度(脱出需手推回纳);Ⅳ度(脱出无法回纳或嵌顿)。
治疗原则:无症状痔无需治疗;有症状者以减轻症状为核心,优先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每日25-30g)、多饮水(1.5-2L/d),避免久坐久站,养成定时排便习惯(5分钟内完成)。
-药物治疗:①局部用药:栓剂(如太宁栓,保护黏膜)、膏剂(马应龙痔疮膏,缓解疼痛);②口服药物:静脉增强剂(地奥司明、迈之灵,减轻痔静脉淤血);③缓泻剂(乳果糖,避免便秘加重症状)。
-物理治疗:温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水温40℃左右)、红外线凝固(适用于Ⅰ-Ⅱ度内痔,通过热凝固使痔核萎缩)。
手术治疗:
-指征:Ⅲ-Ⅳ度内痔、混合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保守治疗无效的外痔(血栓性外痔疼痛剧烈、结缔组织外痔反复感染)。
-术式选择:①传统痔切除术(外剥内扎术):适用于混合痔,切除外痔部分,内痔部分结扎;②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齿状线上方2-4cm黏膜,适用于Ⅲ-Ⅳ度内痔及直肠黏膜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