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战友聚会发言.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军节战友聚会发言

老战友们:

今天这杯酒,我端在手里,半天没敢碰杯。不是怕醉,是怕碰响的那一瞬间,那些压在心底的年月“哗啦”一下全涌出来——咱们当年在操场上喊的口号、被子叠成的“豆腐块”、紧急集合时手忙脚乱套错的胶鞋,还有半夜岗哨上你塞给我的半块烤红薯……这些事儿,我以为忘了,可刚才一进酒店门,看见墙上挂着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突然就酸了鼻子。

先说个糗事吧。1998年春天,我当新兵那会儿,第一次参加战术训练。班长让我们爬战术低姿匍匐,我紧张得胳膊肘撑地直打颤,迷彩服磨破了,手肘渗着血,心里直犯怵。正想偷个懒慢两秒,就听见左边传来“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是山东的大刘,比我还胖二十斤,肚子贴地蹭得草叶乱飞,迷彩裤膝盖处早磨成了网状,可他头都不抬,闷着劲儿往前拱。班长在终点吼:“小刘!胳膊再贴紧!大刘!屁股别撅那么高!”我们俩互相瞄了一眼,他冲我挤眉,我憋着笑,结果一不留神啃了口泥。后来考核结束,大刘拍着我后背说:“兄弟,咱这身泥,比军功章金贵。”现在想起来,那哪是泥?是刻在骨头里的劲儿——当年咱们在训练场摔打出来的狠劲儿、韧劲儿,到现在谁身上没带着?

再说说那年冬天的拉练。零下二十多度,雪深没膝,队伍走在山路上,像条爬动的绿虫子。我扛着班用机枪,枪管冻得跟冰块似的,手套早被雪水浸透,手指僵得握不住枪带。走到半夜,三连的老张(现在在老家当村支书)突然喊:“停下!”我们以为有情况,结果他蹲在路边,把自己棉鞋里的鞋垫抽出来,塞给前面掉了鞋的小战士。“我脚汗大,鞋垫早湿了,你这双干的,穿着能多走十里。”他自己光脚套着湿鞋,走了二十里地,到宿营地时,脚面肿得像发面馒头,连长要处分他,他梗着脖子说:“班长教过,战友的命比自己的脚金贵。”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老家穷,从小到大没穿过几双新鞋,可就为了那个小战士,他把自己最宝贝的鞋垫给了人。

这些年,咱们天南海北散了二十年。有的在工地当工长,晒得跟块黑炭,可安排起活来,比当年排岗哨还利索;有的开物流公司,货场里堆成山的包裹,他转一圈就能说出哪车该先走,哪批要加急,跟当年背装备清单一个样;还有咱们连的“秀才”小王,现在在社区当书记,调解邻里矛盾时,那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本事,比当年写思想汇报还溜。前几天我去医院看老班长,他躺在床上还念叨:“咱这些兵,脱了军装还是兵。上次小区停电,老张带着几个退伍的兄弟,搬着发电机在楼道里守了一夜;上个月暴雨,小李开着自家卡车去水库装沙袋,裤腿都刮破了也没喊疼……”

老班长说得对。咱们身上那股子“兵味儿”,早融进骨头里了。我表哥去年退休,在公园当保安,有回抓小偷,一个箭步冲上去把人按倒,人家问他是不是当过兵,他拍着胸脯说:“咱是1995年入伍的侦察兵!”结果回家被表嫂骂:“都五十多的人了,还学年轻人逞能!”他嘿嘿笑:“习惯了,看见不对的事儿,腿比脑子快。”

说到这儿,得说说咱连的“病号”老陈。当年他胃溃疡,每回吃饭都捧着个搪瓷缸喝小米粥,我们总笑他“娇气”。后来退伍,他回了老家开饭馆,菜单上永远有小米粥,免费的。有回我去他那儿吃饭,看见几个外卖小哥蹲在门口喝,他端着碗挨个添:“趁热喝,胃暖了干活才得劲。”我问他:“怎么想起这个?”他说:“当年在部队,班长总说‘兵是铁,胃是钢’,我这胃是战友们用小米粥养过来的,现在我也得把这热乎气儿传下去。”

老战友们,咱们现在都不年轻了。上次聚会,老王说他孙子管他叫“爷爷”,他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大刘摸着谢顶的头叹气:“当年五公里跑第一,现在爬个三楼都喘。”可我觉得,咱们最珍贵的东西,从来没老过——是半夜接到电话,一句“兄弟有事儿”,哪怕下刀子也得赶过去的热乎劲儿;是看见穿军装的年轻人,忍不住多瞅两眼,心里跟着喊“一二一”的归属感;是家里孩子不听话,顺口就来“稍息!立正!”的习惯性严厉;是逢年过节,哪怕隔得再远,也要发个“节日快乐”的仪式感。

前几天整理老照片,翻出一张1999年元旦的合影。咱们十七八岁,脸上还带着青春痘,站在连队门口的大槐树下,身后是结了冰的黑板报,上面写着“扎根军营,青春无悔”。那时候总觉得“永远”是个虚词,可现在才明白,有些东西真的能“永远”——比如咱们在靶场并肩打过的子弹,在炊事班偷摸烤过的馒头,在抗洪大堤上手拉手筑起的人墙;比如你替我站过的岗,我给你补过的军装,班长塞给全班的那包“大中华”(虽然最后被连长没收了);比如分别时没说出口的“保重”,再见面时脱口而出的“老小子”。

今天这桌菜,有东北的酸菜白肉,有四川的回锅肉,有广东的白切鸡,还有班长老家的腌萝卜——是小李特意从云南寄来的,说“当年班长总说这萝卜能下三碗饭”。咱们碰杯的时候,轻点儿,慢点儿,让这声音多响一会儿,就当是替当年没喊够的口号补个尾音。

老战友们,我干了这杯。下回聚会,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咱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