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67/NUMPAGES69

第13课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

一、明辨词义,用词贴切(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凝视·凝望

辨异同

两个词语都含有“目不转睛地看”“聚精会神地看”的意思,但是“凝视”是指在近处或者范围较小的地方聚精会神地看。“凝望”是指向远处或者范围较大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

准运用

他着墙上的军事地图,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一会儿,他又向着远处一个小山包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下达了进攻命令。?

2.装饰·粉饰·修饰

辨异同

“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如“饭店装饰一新”。“粉饰”指涂饰表面,掩盖实际,带贬义,如“粉饰缺点”“粉饰错误行为”。“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饰,使外表整洁美好,如“她不爱修饰”;又指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

准运用

她对自己的外形从不做过多,平时的旧毛线、衣服制作成的款式新颖的流苏随意地搭在身上,起来效果总是很好。但今天,她盛装出席,义正词严地斥责了美国媒体在涉港报道中暴乱分子的行为。?

二、积累常识,丰盈文化

1.外国诗歌特点

外国现代诗流派纷呈,时代感强,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诗歌内容充分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及现代人身处社会剧变中的内心世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思维特征。外国诗歌反映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同样能滋润不同国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是早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源于歌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三十年,而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取代。

“狂飙突进”这个名称,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对狂飙突进作家来说,重要的已经不是一般的提倡美德,而是要求人的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自由发挥。艺术作品反映真实生活,表达作家的真实感情。这些思想在歌德这个时期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惠特曼式自由诗体

惠特曼是诗歌艺术,尤其是诗歌形式发展史上一位大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他全面否定了以音节、重音和押韵为基本要素的诗歌格律,而代之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即所谓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该种诗歌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篇目(一)迷娘(之一)

一、知人论世

(一)作家作品

歌德(1749—1832),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里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二)写作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百次以上。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离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并在那里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

二、文脉梳理

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

阅读全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故乡的优美景物、辉煌居所、神奇境界,倾诉了迷娘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内心情感。

B.这首诗抒发了迷娘对故国的思念与怀恋之情,体现了她对美好世界与生活的追求。

C.《迷娘(之一)》是歌德创作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D.迷娘怀着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唱了这首“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副歌部分,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