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名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延安并理解延安的文化内涵。
导语: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她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席卷全国。大家在课下一定找到了许多与延安有关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示例:延安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黄土高原,素有“塞北咽喉、秦地要区”之称,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陕西省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延安历史悠久,古迹名胜荟萃,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还有延安的象征——宝塔山等名山胜景。1935年10月,党中央领导的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心,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驱日寇、缚苍龙,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史册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识记。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
延安昔日茅屋土炕一旦明媚
(3)提醒学生注意:“炕”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通过与熟字比较的方式识记,如“惜——昔”“抗——炕”“但——旦”。
2.教师范读,感知音韵。
(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请学生用着重号画出诗歌的韵脚。
(2)交流,小结:全诗押的是ɑnɡ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合作朗读。
三、品读诗歌,理解内涵
1.学习第1~2小节,理解延安精神。
(1)自由朗读第1小节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燕子在温暖的春光中翩翩归来,小树在雨露的滋润和太阳的照耀下茁壮成长,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3)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指导朗读:语速略慢,语调平和;在“像”“在追寻”后面稍作停顿;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雨露、太阳”这四个词时,语气加重,稍作强调。
(4)女生齐读第1小节。
(5)默读第2小节,思考:追寻延安,是在追寻什么?把相关的词句圈画出来,交流。
(6)学生交流,教师追问:追寻延安,仅仅只是在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吗?联系整首诗想一想。
联系第5小节,领悟:作者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7)提问: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思考思考。
(8)学生结合资料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补充资料,结合有代表意义的图片,予以点拨:
①“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②枣园有毛泽东同志居住的窑洞,在窑洞前有几棵梨树,“梨花的清香”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③南泥湾原为荒地,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来到这里,挖窑洞、吃野菜,自制工具搞生产。他们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奋斗三年,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追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就是追寻三五九旅全体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杨家岭有当年党中央的办公楼和中央礼堂,许多重要会议曾在这里召开,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9)学生齐读前两节,读出对延安精神迫切的向往之情。
2.学习第3~4小节,理解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1)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分别朗读第3、4小节,说说:这两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
(2)提问:这两节中哪些事物形成了对比?
学生交流、明确:今天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家电与昔日的茅屋和土炕,今日的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与往昔的老牛破车。
(3)引导:在鲜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