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中语文统编版古诗词比较鉴赏(同中求异)答题思路+真题解析+高分技巧
目录
一、题型解读:明确“同中求异”比较鉴赏的考查核心
二、核心答题思路:四步闭环法稳拿满分
三、高频比较角度:6大维度精准破题(附实例)
四、真题实战演练:3道经典真题(含试题+单独解析)
五、易错点规避:5大常见误区避雷指南
六、总结:快速提分核心公式
一、题型解读:明确“同中求异”比较鉴赏的考查核心
1.题型定义
“同中求异”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比较鉴赏的核心题型,指选取题材、意象、作者、时代背景等存在共性的两首(或多首)古诗词,要求分析其在情感、手法、语言、主旨等方面的差异,本质是“找共性为基础,析差异为核心”的能力考查。
2.考查频次与分值
频次: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中占比60%以上,常以主观题(简答题、探究题)形式出现
分值:4-6分/题,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需体现“比较逻辑”
3.题干特征(常见设问方式)
两首诗均写××(意象/题材),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为××(作者/时代)的作品,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差异?
比较两首诗的语言风格,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二、核心答题思路:四步闭环法稳拿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圈划关键限定
圈划“比较对象”:明确是两首诗的哪类要素比较(情感/手法/语言/主旨等)
锁定“共性前提”:题干中提示的共性点(如“同是写春”“同为边塞诗”)
明确“答题要求”:如“简要分析”“结合诗句”“分点作答”等格式要求
第二步:找共性——建基础,锚定比较起点
快速梳理两首诗的共性维度(至少1个核心共性):
题材共性:如都是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
意象共性:如都出现“柳”“月”“雁”等相同意象
背景共性:如都是盛唐边塞诗、都是作者贬谪后所作
作者共性:如同为李白、杜甫的作品
作用:共性是“求异”的前提,答题时需先简要提及共性(1-2句话),让差异分析更有依据
第三步:析差异——抓核心,结合诗句拆解
紧扣题干限定的比较角度(如情感、手法),逐首分析差异
分析逻辑:“诗句关键词+要素解读+差异点提炼”
例:若比较情感差异,需先找每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如“愁”“喜”“怜”),再结合诗句场景解读情感内涵,最后明确两首诗的情感差异
第四步:组语言——规范答,体现比较逻辑
答题结构:“总述共性+分述差异+佐证诗句+总结主旨”
语言模板:
总述:两首诗均为××(共性,如“咏梅诗”),但在××(比较角度,如“情感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
分述:甲诗通过“××诗句”,表现了××(差异点1,如“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乙诗通过“××诗句”,表达了××(差异点2,如“对梅花凋零的惋惜”)。
总结:二者虽均写××(共性),但因××(原因,如“作者经历不同”),情感侧重不同,体现了古诗词“同题材异内涵”的特点。
三、高频比较角度:6大维度精准破题(附实例)
角度1:情感差异(最常考)
核心逻辑:相同题材/意象下,情感内涵的不同(如思乡vs思友、报国vs厌战、赞美vs批判)
实例对比:
诗歌
共性(题材/意象)
诗句示例
情感差异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送别诗,含“杨花”“子规”意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友人贬谪的同情、牵挂与担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别诗,写友人离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友人的祝福、豁达的离别观
角度2:表现手法差异
核心逻辑:相同表达目的(如写景、抒情)下,所用手法的不同(如白描vs渲染、拟人vs比喻、借景抒情vs直抒胸臆)
实例对比:
诗歌
共性(表达目的)
诗句示例
手法差异
王维《使至塞上》
描写边塞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描+对偶,简洁勾勒雄浑壮阔之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描写边塞雪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生动描绘奇丽雪景
角度3:语言风格差异
核心逻辑:相同题材下,语言的格调、特点不同(如质朴自然vs华丽典雅、雄浑豪放vs婉约细腻、沉郁顿挫vs清新明快)
实例对比:
诗歌
共性(题材)
诗句示例
语言风格差异
陶渊明《饮酒(其五)》
田园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质朴自然、平淡闲适,无雕琢痕迹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山水诗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华丽典雅、对仗工整,辞藻清丽
角度4:意象内涵差异
核心逻辑:相同意象(如“月”“柳”“雁”)在不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不同
实例对比:
意象
诗歌
诗句示例
意象内涵差异
柳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