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如何实现凝结?一个吸附原子在迁移中与其他吸附原子相碰撞就形成原子对。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SD:N:吸附原子在基体表面停留时间内所迁移的次数ns:单位基体表面上的吸附位置数所有吸附原子的总捕获面积:n1:单位基体表面上的吸附原子数第30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S?1:即小于单位面积,在每个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内只有一个原子,故不能形成原子对,不能发生凝结。所有吸附原子的总捕获面积:S?2:则发生部分凝结。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地说,吸附原子在其捕获范围内有一个或两个吸附原子。在这些面积内会形成原子对或三原子团。其中一部分吸附原子在渡过停留时间后又可能重新蒸发掉。S?2:平均地说,在每个吸附原子捕获面积内,至少有两个吸附原子。因此所有的吸附原子都可结合为原子对或更大的原子团,从而达到完全凝结,由吸附相转变为凝结相。第31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凝结系数(ac):当蒸发的气相原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上,除了被弹性反射和吸附后再蒸发的原子之外,完全被基体表面所凝结的气相原子数与入射到基体表面上总气相原子数之比称为凝结系数。凝结过程中的物理参数:第32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粘附系数(as):当基体表面上已经存在着凝结原子时,再凝结的气相原子数与入射到基体表面上总气相原子数之比称为粘附系数。J:单位时间入射到基片单位表面面积气相原子总数;n:在t时刻基体表面上存在的原子数。在n趋近于零时,ac=as第33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热适应系数(a):表征入射气相原子(或分子)与基体表面碰撞时相互交换能量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热适应系数。Ti、Tr和Ts分别表示入射气相原子、再蒸发原子和基体三者的温度。a=1:完全适应,吸附原子在表面停留期间,和基片能量交换充分到达热平衡(Tr=Ts)。a1:不完全适应。a=0:完全不适应,Ti=Tr则入射气相原子与基体完全没有热交换,气相原子全反射回来。第34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不同基体温度下粘附系数与沉积时间的关系(虚线为等平均膜厚线)相同基板温度时,沉积时间越长,粘附系数越大;相同膜厚时,沉积时间越短,粘附系数越大;相同沉积时间时,基板温度越低,粘附系数越大第35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气相原子的凝结系数与基体温度和膜厚的关系第36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薄膜形核与生长薄膜形成的三种模式岛状生长(Volmer-Weber型)模式:成膜初期按三维形核方式形成核心,稳定的核心生长为一个个孤立的岛,再由岛合并成连续的薄膜,例如SiO2基板上的Au薄膜。这一生长模式:被沉积物质的原子或分子更倾向于彼此相互键合起来,而避免与衬底原子键合,即被沉积物质与衬底之间的浸润性较差。第37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薄膜形核与生长在稳定核形成之后,岛状薄膜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岛状阶段。在稳定核心进一步长大变成小岛的过程中,平行于基板表面方向的生长速度大于垂直方向的生长速度,因为核的长大主要是由基片表面上吸附原子的扩散迁移碰撞结合决定的,而不是由入射气相原子碰撞结合决定的。核逐渐从球帽形,圆形变成多面体小岛。(2)联并阶段。随着岛不断长大,岛间距离逐渐减小,最后相邻小岛可相互合并成一个大岛,称为岛的联并。(3)沟道阶段。岛联并之后,新岛进一步生长,进一步联并,当岛的分布达到临界状态时,互相聚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中不规则地分布着宽度为5-20nm的沟渠。随着沉积的继续进行,大多数沟渠很快被填充,薄膜由沟渠状变为有小孔洞的连续状结构。因为核或岛的联并都有类似液体的特点,这种特性能使沟渠和孔洞很快消失,最后消除高表面曲率区域,使薄膜的总表面自由能达到最小。(4)连续膜阶段。在沟渠和孔洞消除之后,再入射到基片表面上的气相原子便直接吸附在薄膜上,通过联并作用而形成不同结构的薄膜。多数沟渠的填充,被认为是从岛的较高处扩散,而不是新入射原子沉积的结果,整个过程必然导致所沉积薄膜表面逐渐变得平滑。第38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层状生长(Frank-vanderMerwe型)模式:当被沉积物质与衬底之间浸润性很好时,被沉积物质的原子更倾向于与衬底原子键合。薄膜从成膜初期的形核阶段开始,一直按二维扩展的模式进行层状生长,例如Si基板上的Si薄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源隔离器;-;mcr-1clp-i-i-00;-;2814016.pdf VIP
- 广东开放大学学习指引(开放教育学习指引)题目及答案.docx
- 办事处食堂改造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pdf VIP
- 可靠性鉴定考试试题库.doc VIP
- 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VIP
- (2025秋新版本)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pdf
- 《GBT20002.2-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2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太湖县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