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泵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循环泵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案

作为参与过十余项工业设备基础施工的老施工员,每次接手循环泵混凝土基础项目时,我总爱蹲在图纸前先摸清楚”脾气”——这玩意儿看似是个”大墩子”,实则是整套循环系统的”定盘星”。基础不牢,泵体运行时的振动就像往茶杯里扔石子,时间久了设备跳、管线裂,麻烦可大了。下面我就结合最近刚完工的某园区热力站循环泵基础项目,把这套施工方案掏心窝子讲给大伙儿听。

一、项目概况与核心目标

咱们这个循环泵是园区集中供热的”心脏”,设计流量800m3/h,配套两台160kW电机。根据工艺要求,混凝土基础需要承受设备自重(约25吨)、运行动载荷(按设备重量1.5倍计)以及可能的管道推力。图纸上标的基础尺寸是长4.2米、宽3.8米、高1.2米,采用C35抗渗混凝土(P6),内部配置Φ14@150双向钢筋网,四周设200mm厚侧模。我们的目标很明确:30天内完成从定位到养护的全流程,确保基础顶面标高偏差≤5mm,水平度偏差≤2mm/米,混凝土强度28天达设计值的110%以上。

二、前期准备:像搭积木前先备齐零件

(一)技术交底:把图纸”翻译”成现场能听懂的话

方案不是写在纸上的摆设,得让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该干啥”。进场第一天,我拉着技术负责人、班组长在现场开了2小时交底会。用粉笔在地面画出基础轮廓,指着图纸上的”上表面二次灌浆层”解释:“这里留100mm是给后期微调泵体用的,现在浇筑时要把这层模板做薄点,后期敲掉方便。”又特意强调钢筋保护层厚度:“底面要垫50mm厚的花岗岩垫块,侧面用塑料卡环,可别拿石子凑数,那是要漏筋的!”

(二)材料查验:混凝土是”血液”,钢筋是”骨架”

商混站送来的第一车料,我拿着坍落度筒就冲上去——要求180±20mm,测出来190mm,刚好在范围里。转头又翻钢筋进场单:Φ14螺纹钢,每批都有合格证和力学检测报告,现场抽样送检的3根试样,抗拉强度都达到了580MPa(规范要求≥455MPa)。记得去年有回贪便宜用了小厂钢筋,绑扎时一弯就断,最后全换了耽误半个月工期,这教训可不能再犯。

(三)机具调试:设备好使能省一半力

我们准备了3台插入式振动棒(2台备用)、1台平板振动器、2台激光水准仪,还有模板加固用的48mm钢管(壁厚3.2mm)、对拉螺栓(Φ14)。进场前把振动棒拆开检查:电机绕组绝缘电阻0.8MΩ(要求≥0.5MΩ),软轴没有裂纹;激光水准仪拿到空旷地校准,10米外误差0.3mm,完全达标。模板用的是新购的15mm厚木胶板,边角都打磨过,拼缝处贴了止浆条——去年用旧模板漏浆,拆模后基础侧面全是”蜂窝”,修补了半个月才像样。

三、关键工序:一步错步步错的”接力赛”

(一)测量放线:基础的”坐标系”

这活看着简单,可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用全站仪先定出建筑轴线,再引出基础中心线——特意测了3遍,前两次差1mm,第三次确认后才打钢钉做标记。然后用墨斗弹出基础外框线、钢筋绑扎控制线,连保护层边线都画得清清楚楚。班组长老陈蹲在地上边弹线边嘟囔:“咱这线要是歪了,后期泵脚螺栓孔对不上,设备厂家能把咱骂秃噜皮。”

(二)钢筋绑扎:织一张”有规矩”的网

钢筋工老王干了20多年,手法那叫一个利索。先铺底层钢筋,按照画好的线每隔150mm摆一根,交点处用22号铁丝”八字扣”绑扎——四角必须满绑,中间梅花形绑扎。我拿着卷尺抽查:两根钢筋间距148mm(允许±10mm),合格;锚固长度从侧边算起450mm(设计要求40d=630mm?不对!这里得注意,Φ14钢筋锚固长度是40d=560mm,我赶紧让工人把端头多弯出100mm。“老王,这锚固不够啊,设备一震容易拔出来!”老王一边改一边笑:“多亏你盯着,我差点按经验干活了。”

(三)模板安装:给混凝土”造个模子”

模板支设是个技术活。我们先在基坑底铺5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等强24小时后才支模。侧模用木胶板+钢管背楞,竖楞间距300mm,横楞间距450mm,对拉螺栓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500mm。支完一边模,我拿线坠测垂直度:顶部偏了3mm(允许≤5mm),让工人松了螺栓重新调。最麻烦的是顶面模板——要预留二次灌浆层,我们用10mm厚钢板做了可调节压条,通过螺栓能上下微调5mm,确保浇筑后表面平整。

(四)混凝土浇筑:让”软泥”变成”硬骨头”

浇筑那天,我凌晨4点就到了现场——商混站说6点送第一车,可不能耽误。开盘前先测坍落度,第一车175mm,正好。浇筑从基础一角开始,分层下料,每层300mm厚。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插点间距400mm,插入下层50mm,每点振20-30秒,直到表面泛浆、不起气泡。打到中间时,突然发现模板边角漏浆,我赶紧喊木工:“老张,那边模缝在漏!”老张拿着木楔子冲过去,用锤子把缝隙挤紧,又贴了层胶带。

最关键的是顶面收面。混凝土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