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痕,是事物留下的印记。它可以是地质变迁后的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的金石铭文,也可以是记录生命成长的一卷胶片。有的“痕”历久弥新,有的“痕”随风而逝……如果可以选择,你想留下什么痕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概念解读
“痕”,一个承载着时间重量与存在哲思的汉字。其本义指“疮伤愈后留下的疤”,《说文解字》释为“胝瘢也”,即疮疡愈合后或茧子磨破后留下的印记。此字从“疒”从“艮”,其结构便蕴含着与创痛、经历相关的意象。在历史流变中,“痕”的意涵不断丰富,从具体的生理印记扩展至一切有形或无形的迹象,如啼痕、苔痕、水痕、墨痕,乃至抽象的情感记忆与历史遗韵。
题目通过“地质变迁后的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的金石铭文”“记录生命成长的一卷胶片”这三个层次递进的意象,构建了从自然到文明再到个人的完整谱系。这不仅展现了“痕”在时空维度上的多元形态,更暗示了其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创造的升华可能。
“痕”的本质是变化发生的证据。地质层记录亿万年变迁,铭文承载文明记忆,胶片凝固生命瞬间——所有的“痕”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存在过,必留痕迹。然而,材料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痕迹的两种命运:“历久弥新”与“随风而逝”、这种二元对立引出了材料最核心的追问:“如果可以选择,你想留下什么痕迹?”
这已不是对痕迹的客观描述,而是对生命主体性的深切呼唤。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自觉。”同样,“选择留痕”的本质,正是生命意识觉醒后对存在意义的主动追寻,是面对时间流逝的积极回应。
材料分析
“痕,是事物留下的印记。它可以是地质变迁后的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的金石铭文,也可以是记录生命成长的一卷胶片。”
这三组意象构成了理解“痕”的三个维度:
自然之痕:如“沧海桑田”展现宇宙尺度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体现痕迹的必然性。
文明之痕:如“金石铭文”,体现人类集体记忆与文化传承的自觉努力,彰显痕迹的延续性。
生命之痕:如“一卷胶片”,记录个体存在轨迹与情感体验的微观历史,揭示痕迹的独特性。
这三个维度并非简单并列,而是从宏大走向具体,从必然走向自觉,从被动承受走向主动创造。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真正的“留痕”,需要在理解宇宙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历史自觉,最终实现个体价值的彰显。
“有的‘痕’历久弥新,有的‘痕’随风而逝……”
这句对比揭示了痕迹命运的辩证法。“历久弥新”的,往往是那些触及人类永恒命题的精神创造——如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吟咏的“雪泥鸿爪”,以诗意的形式将瞬间感悟化为永恒;而“随风而逝”的,则多是被时间淘汰的浮华表象、功利追求。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三分法”理论或许能给我们启示:那些转瞬即逝的“事件性痕迹”如浪花般消逝,而深层的“结构性痕迹”和“局势性痕迹”却能穿越时空,持续影响后世。这与中国传统智慧不谋而合——老子推崇“善行无辙迹”的境界,暗示最高层次的痕迹恰恰以“无痕”的形式存在。
“如果可以选择,你想留下什么痕迹?”
这是材料的灵魂之问,将抽象的哲学思考转化为具体的价值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指出,成年期的核心课题是“繁殖感对停滞感”,即个体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物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选择留痕”的内涵正在于此:它要求我们在认识生命有限性的前提下,通过有价值的选择来确证存在的意义。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选择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本质上是在回答“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终极问题。
深度思考
痕迹的悖论与智慧
在思考“留痕”时,我们需要警惕一个深刻的悖论:刻意求名反不得,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如孙悟空在如来掌心中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最终反被压在五行山下,过度执着于留痕,往往适得其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其最高境界恰恰是“功成弗居”的智慧。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的“大痕”,往往以“无痕”的形式存在。教育者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医者的“悬壶济世,不问功名”,艺术家的“作品即生命”……这些“无痕之痕”因其纯粹而获得永恒。
哲学家德里达的“踪迹”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视角:痕迹既是存在的证明,又指向存在的缺席。这种辩证关系提醒我们:在选择留痕时,需要超越功利计算,回归价值本真。
时代语境下的留痕选择
在当代社会,“留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社交媒体让每个人都拥有了“数字痕迹”,算法推荐塑造着“信息茧房”,消费主义鼓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1-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近五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汇编.docx
- 2021-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名著阅读专题汇编.docx
-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新课标一卷文学类文本品读《给儿子》.docx
- 2024-2025年上海市各校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汇编.docx
- 202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微写作.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一卷信息类文本创新题型解析.docx
- 2025年高一语文月考话题作文导写:“生命的诗意”.docx
-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期中真题汇编,吉林专用).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10篇文言文翻译题专项突破(学生版+教师版).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散文阅读(4)分析主旨意蕴.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作文讲评:“谷子经济”走红背景下的青少年价值选择.docx
- 2026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考点(二):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docx
- 广东省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八校联盟”10月月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格物”是否还是“致知”的必要途径?.docx
-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河北NT20联盟202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作文导写:未来的人生需要自己装点和描绘.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