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交底标准
咱们干工程的都知道,大体积混凝土就像建筑的”骨架”,从高层楼房的底板到大型设备的基础,哪哪都离不了它。但这”骨架”要是出了问题,裂缝、渗漏、结构隐患全来了。前几年我参与过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底板施工,当时就是因为技术交底没做透,工人没严格按温控要求操作,拆模后表面出现了网状细裂,光是修补就耽误了半个月工期。所以今天咱们就聊聊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交底标准——不是照本宣科的条文,而是一线干出来的经验,是让每个参与施工的兄弟都能听懂、会干、不出错的”操作指南”。
一、交底前的”必修课”:明确交底对象与准备工作
技术交底不是简单开个会念文件,得先弄清楚”跟谁交底”“交底什么”。咱们的交底对象主要是三个群体:现场施工班组(包括混凝土工、振捣工、泵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测量员、质量员)、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泵车司机、测温仪操作员)。这三类人需求不一样:工人要知道”怎么干”,技术员要知道”怎么查”,设备员要知道”怎么保”。
交底前的准备得做扎实。首先是技术文件准备:得把图纸、规范(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1440这些)、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尤其是温度应力计算)都理清楚。我以前见过交底时拿旧版规范念的,结果现场验收时被监理卡了,多耽误事儿。其次是现场条件确认:得提前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牢固(特别是后浇带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够不够、预埋管线有没有漏埋或移位,这些都是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去年有个项目,就因为模板支撑没加固,浇筑时胀模漏浆,混凝土面高低差3公分,最后只能砸了重浇。最后是工具与记录准备:测温仪要提前校准(我试过用不准的仪器,测出来温差差10℃,差点误判),交底记录表要提前印好,关键数据留底——这可不是走形式,出了问题能倒查责任。
二、交底的核心内容:从材料到养护的全流程控制
(一)原材料控制:好料才能出好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最怕啥?怕”发烧”——水泥水化热太高,内部温度升得快,内外温差大就会裂。所以原材料选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能不能控制住”体温”。
水泥得选低热或中热的,像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就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好(水化热低10%-15%)。记得别图便宜用早强型水泥,虽然凝得快,但发热更猛。前两年有个项目用了早强水泥,浇筑后3天内部温度飙到75℃,表面才20℃,温差55℃,拆模后全是裂缝。
骨料要”粗细搭配”:粗骨料优先选5-31.5mm连续级配的碎石(孔隙率小,能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含泥量必须≤1%(泥多了会降低混凝土抗拉强度);细骨料用中砂,细度模数2.3-3.0(太细的砂需水量大,会增加水化热)。我以前验材料时发现过细砂含泥量3%,直接让退场了——这玩意儿用了准出问题。
掺合料和外加剂是”降温小能手”。粉煤灰(二级以上)能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一般掺量15%-30%);矿渣粉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外加剂选缓凝型减水剂(延缓初凝时间到6-8小时),既能减少用水量,又能让混凝土慢慢硬化,给散热留时间。去年有个项目加了早强剂,结果混凝土4小时就初凝了,泵管堵了3次,最后不得不暂停浇筑,冷缝都出来了。
(二)配合比设计:科学配比是控制温度的”钥匙”
配合比不是实验室随便试出来的,得结合现场环境、浇筑方式、结构尺寸来调。关键参数记好了:水胶比≤0.55(水多了强度上不去,还容易泌水);胶凝材料总量≤500kg/m3(胶材多,水化热就高);砂率40%-45%(砂太少,混凝土容易离析;砂太多,收缩大)。
我参与过一个3米厚底板的配合比设计,一开始实验室给的胶材总量520kg/m3,我们现场一算,按这个量内部温度得超80℃。后来和试验室商量,把粉煤灰掺量从20%提到25%,矿渣粉加10%,胶材总量降到480kg/m3,最后实测内部最高温度68℃,温差控制在20℃以内,效果好多了。
(三)浇筑工艺:细节决定成败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讲究”分层分段、连续作业”。分层厚度一般300-500mm(太厚了振捣不到底,太薄了容易冷缝),分段长度根据结构尺寸定(像20米长的底板,分3段跳仓浇比较合理)。
浇筑顺序很关键: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有高低差的部位,先浇深的再浇浅的(避免深区混凝土压坏浅区模板)。我见过最离谱的是从中间开始浇,结果两边模板受力不均,一边胀模漏浆,一边没及时覆盖失水。
振捣是保证密实度的关键。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防止分层),移动间距≤400mm(别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个点振捣20-30秒,看到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就行——时间短了不密实,时间长了石子下沉、砂浆上浮,容易开裂。去年有个新手振捣工,一个点振了1分钟,结果混凝土表面全是浮浆,养护后起粉脱落,返工重浇。
(四)温控措施:给混凝土”退烧”的关键
大体积混凝土的”体温”得时刻盯着,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