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学年皖南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10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江流域稻作文化在人类第一次农业革命史上具有独一地位,被誉为“世界稻作之源”。在经历了“印度
起源”“东南亚起源”“阿萨姆——云南起源”等不同的主张之后,随着近年来考古证据的增加,初步奠
定了长江流域作为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的地位。目前,全国考古发现早于8000年的水稻农业遗址共有16
处,其中14处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尤其是澧县城头山将长江流域稻作文明的历史推到10000年前。
万年以来中国稻作文明的演进,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栖息地的文化空间结构。
第一,水稻的经济性特征,支撑了中华民族大规模人口繁衍,维持了中华文化的持续性。驯化后的水稻易
于采收、颗粒饱满,十分符合人类社会的经济性原则,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主粮,维持中华民族万年以来
的人口繁衍。
据葛剑雄、袁祖亮等学者考证,自西汉以后到明朝前期,中国人口始终在5000万上下浮动,一旦上升到
五六千万的时候便进入停滞期。其中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粮食供养能力是一大关键因素。江南水稻的单
产要高于小麦,南方稻作还发展出一年两熟。正因为有了长江流域的水稻的供养能力,才弥补黄河流域小
米和小麦人口承载力的不足。但要把长江流域的粮食运到费河流域,就需要开凿一条连通南北的大运河。
因此,隋唐开通的大运河,贯通了长江和羮河两大水系,成为沟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元朝定都北京,开
启了京杭大运河的时代。绵延千年的运河,也深刻影响了中古时期中国的文化结构。
第二,稻作农业所培育的社会组织性,造就了中国典型的农耕文明形态。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国家制度、
法的观点、艺术以至于宗教观念”,都是“从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方
式决定了文化形态。
稻作生产方式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态。水稻的种植受地形、降水、光热等自然环境约束,需要丰富的水资
源以及可以聚集水源的地形,还需要集狇作业来修筑不漏水的田埂、便利的注水和排水系统等(如良渚遗
址的超级人工水利工程),这边使长江流域早期社会人口既相对分散,又小规模聚集。这样的居住和生产
模式导致了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犹如满天星斗,分散但各放异彩,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造就了长
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
发达的稻作经济支撑了稳定的社会系统。由于水稻特殊的耕种体系,让农人可以以年为周期在同一块水田
中重复耕作,不像旱地作业一样需要轮荒,因此水稻作业的社会相比旱地来说也更加稳定;且精耕细作的
水稻相较早期“靠天吃饭”的旱地作物更加高产,这也催生了水稻种植地区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有持
续性的积累改进和发展,养成了水稻种植区人们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准,例如长江流域的玉雕文化、
漆器、丝织等等。
稻作文化构建了田园牧歌式的精神世界。稻作生产活动借助于艺术的、文学的和宗教的通道转变为中华民
族的审美范式,建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稻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例如,屈
原《九歌·云中君》中“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的祭神场景,隐含楚地稻作民族对神灵赐谷的祈
愿。
长江稻作文化与黄河粟(麦)作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建构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长江文化相对于黄河文化存在发展时序和文化审美、文化形态的差异性特征。张正明先生曾对长红文化与
黄河文化的不同特点进行总结:就物质文化来说,南稻北粟、南丝北皮、南釜北品、南舟北车;就代表性
的始祖来说,南炎北黄;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南凤北龙;就学术的主流来说,南道北儒;就艺术的表率
来说,南《骚》北《诗》;就艺术的风格来说,南奇北正。
南北(长江、黄河)文化差异性和竞争性的存在,使中华文化因南北文化流通互鉴互补而拥有了轴心文明发
展的内生动力。冯天瑜、张正明等学者称中华文化是“江河互济、二元耦合”的文明系统,且正如冯天瑜
1
先生所言:“回望古史,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发育居功至伟,而长江流域依凭巨大潜力,自晚周急
起直追,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之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羌文化并耀千秋。”
正是以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内在差异性为基础形成的文化循环流动,在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支撑了东亚
同一文化系统的内部大循环,建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学年沧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赣州市部分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语文10月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河北省NT20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河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河南天一高三语文上学期顶尖计划(一)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南京市七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调研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扬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学年四川省百师高三语文上学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河南省多校高三语文上学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沧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广东省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语文10月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河北部分示范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诊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河北省NT20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河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河南天一高三语文上学期顶尖计划(一)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校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最近下载
- 西门子S7-1500通过报文111实现对汇川SV660F伺服驱动器位置控制.docx VIP
- 通过InoDriverShop伺服调试软件连接汇川SV660F系列伺服的具体方法(以太网).docx VIP
- 12 《石钟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VIP
- 什么是智能体.docx VIP
- 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电磁学1.pdf VIP
- 伺服调试软件-InoDriverShop-用户手册.pdf VIP
- 个体工商户采购合同(通用).doc VIP
-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明查暗访20项工作内容清单.pptx VIP
- 钢结构设计基础钢檩条设计檩条的布置连接与构造檀秋芬04课件讲解.pptx VIP
- 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关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