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吊装机械调配计划编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结构吊装机械调配计划编制

作为从业十余年的项目机械主管,我对每一次钢结构吊装的机械调配都怀着近乎“苛刻”的谨慎——这些钢铁巨兽的精准起舞,背后是机械、人员、场地的千丝万缕,稍有差池就可能拖慢工期、增加成本,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最近接手的XX产业园区钢结构厂房项目,总吊装量约8000吨,涉及主钢柱、桁架梁、次檩条等多类型构件,最大单重32吨,吊装高度18米。接到任务那天,我在办公室摊开图纸,边用红笔标注重难点,边在心里盘算:这次的机械调配计划,得像织毛衣似的,每一针都要织密了。

一、编制背景与核心目标

1.1项目痛点倒逼计划必要性

进场前的交底会上,项目经理拍着图纸说:“主钢构吊装必须45天内完成,否则后续机电安装要推迟。”可现场情况并不乐观——场地南北狭长,东侧是临时道路,西侧有3米深的管沟未回填;构件到货分三批,最大构件集中在第二阶段;吊装班组有2支,分别负责A、B区,但主力机手只有5人。这些现实条件让我意识到:以往“大机配小机”的粗放调配模式行不通了,必须精准到“几点几刻哪台吊车在哪个点位”。

1.2明确“三高三保”核心目标

我在计划扉页写了行小字:“高匹配(机械性能与构件需求)、高效率(时间空间无冲突)、高安全(操作风险可控),保进度、保成本、保安全。”具体来说,要实现主钢柱吊装机械利用率≥85%,桁架梁吊装单钩耗时≤40分钟,机械转场时间占比≤15%,这些量化指标像标尺,时刻提醒我计划不能“拍脑袋”。

二、编制依据与前期准备

2.1技术与资源“双清单”打底

翻开我的工作笔记,第一页是密密麻麻的“依据清单”:《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里关于吊装机械选型的强制条款,项目合同里“关键节点延误单日罚3万”的约束,施工组织设计中“先主后次、由南向北”的吊装顺序,还有公司设备部提供的可用机械台账——25吨、50吨、100吨汽车吊各3台,200吨履带吊1台(需提前15天调运)。这些文件不是“摆样子”,比如规范里“吊装半径超过臂长70%需重新验算”的要求,直接决定了50吨吊车能否在B区边缘站位。

2.2现场勘察“三查三测”

计划编制前两周,我带着徒弟小王每天泡在现场:一查场地硬实度,用环刀法测了12个点,发现西南角回填土压实度仅82%(需≥90%),得提前铺20cm碎石;二查构件堆放区到吊装点的距离,最远的C区构件要走180米,得规划临时便道;三查高压线位置,北侧有10kV线路,吊装高度需控制在15米以下。小王调侃:“您这比考古还细。”我回他:“细点好,现场不会骗你。”

三、机械调配核心内容

3.1分阶段需求精准测算

我把吊装过程拆成“准备-主体-收尾”三个阶段,像剥洋葱似的分析每个阶段的机械需求:

准备阶段(前5天):需25吨吊车2台,1台配合卸车(日卸80吨),1台安装临时爬梯、操作平台(日安装12处);50吨吊车1台,用于试吊首根钢柱(验证吊点、吊索具)。

主体阶段(中间35天):这是“主战场”。主钢柱(单重18-25吨,吊装高度12-15米)用100吨汽车吊2台,站位在A、B区中间,覆盖半径20米内的120根钢柱;桁架梁(单重28-32吨,跨度24米)必须上200吨履带吊,站位在场地中央硬化区,臂长选42米(吊装高度18米+安全余量);次檩条(单重3-5吨)用50吨吊车2台“打游击”,哪里构件堆得多就去哪里。

收尾阶段(最后5天):只剩零星补吊和机械退场,25吨吊车1台清场,50吨吊车1台配合摘钩。

3.2机械选型“三比三看”

选型时我列了张对比表(虽然不能用表格,但记在本子上):100吨汽车吊选X品牌还是Y品牌?X品牌的优势是支腿跨距大(7.2米vs6.8米),在回填区更稳;Y品牌起升速度快(12m/minvs10m/min),但力矩限制器灵敏度稍差。权衡后选X品牌,安全第一。200吨履带吊为什么不用汽车吊?因为场地西侧管沟未回填,汽车吊支腿需全部伸出(宽度8米),而履带吊接地比压小(0.18MPavs0.25MPa),能直接行驶在碎石垫层上。这些细节,在计划里都要写清楚“为什么选这台”。

3.3时间与空间“双维度排程”

时间排程按“日计划-班计划”细化:比如100吨吊车A机,第10天6:00-12:00吊A区1-6轴钢柱(每根15分钟,含对位),13:00-18:00转场到B区7-12轴(转场时间40分钟,需提前清理道路)。空间布局更讲究:200吨履带吊站位要避开构件堆放区(防止碰撞),与100吨吊车保持15米安全距离;50吨吊车的行驶路线要绕开管沟,走临时铺设的钢板路。我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笔标了3版,最后版的路线连信号工都说:“照着走,不会打绞。”

3.4多专业协同“责任矩阵”

机械调配不是“单机游戏”,得和吊装班、测量组、安全组“捆在一起”。计划里明确:吊装前1小时,测量组要放好钢柱定位线(偏差≤2mm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