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实施优质方案两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道治理实施优质方案两篇

河道治理实施优质方案一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某区域内的河道面临着诸多问题。河道周边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明显,藻类大量繁殖,散发刺鼻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同时,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在雨季容易引发内涝灾害,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失调。为了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河道治理实施优质方案。

二、治理目标

1.水质改善目标

在治理后的1年内,使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等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在3年内,逐步达到Ⅲ类标准,实现河水清澈、无异味。

2.防洪排涝目标

通过河道清淤、拓宽和加固堤防等措施,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确保河道在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时,能够安全泄洪,不发生决堤、漫堤等灾害事故,保障周边区域的防洪安全。

3.生态修复目标

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增加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构建稳定的生态食物链。在治理后的2年内,使河道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平衡,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30%以上,水生动物种类明显增加。

4.景观提升目标

打造具有特色的河道景观带,结合周边城市建设和文化特色,建设亲水平台、休闲步道、绿化景观等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三、治理措施

1.截污纳管

全面排查河道周边的排污口,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进行详细登记和分类。对于违规排放的企业和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加快建设污水管网,将河道周边的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于一些难以接入管网的分散式污水排放点,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在截污过程中,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管,建立长效巡查机制,防止偷排漏排现象的发生。

2.河道清淤

采用专业的清淤设备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垃圾和杂物。根据河道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淤方式,对于较浅的河道可采用干挖清淤法,对于较深的河道可采用水力冲挖清淤法或绞吸式挖泥船清淤法。清淤过程中,要注意对淤泥的处理和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将清出的淤泥进行脱水处理后,可用于土地改良、制砖等综合利用。同时,在清淤后,对河道底部进行平整和加固,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创造条件。

3.生态修复

(1)水生植物种植

根据河道的水质、水深和水流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在浅水区种植芦苇、菖蒲、香蒲等挺水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在深水区种植金鱼藻、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它们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在水面种植睡莲、浮萍等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起到美化水面和调节水温的作用。种植水生植物时,要合理布局,控制种植密度,确保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水生动物投放

在水生植物生长稳定后,投放适量的水生动物,如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它们可以摄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控制藻类的生长。投放螺蛳、河蚌等贝类动物,它们能够过滤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同时,引入一些底栖动物,如蚯蚓、水蚯蚓等,促进河道底质的改良。在投放水生动物时,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害的品种,并控制投放数量,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生态护岸建设

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对河道两岸进行防护。对于土质较好的河段,可采用草皮护坡、生态袋护坡等方式,种植草本植物,增强河岸的稳定性,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对于水流较急的河段,可采用石笼护岸、木桩护岸等方式,在保证护岸强度的同时,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空间。在生态护岸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营造自然、美观的生态景观。

4.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1)河道拓宽与疏浚

对河道进行合理拓宽和疏浚,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根据河道的规划和设计要求,拆除河道内的障碍物,如违章建筑、拦河坝等,确保河道水流顺畅。在拓宽和疏浚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

(2)堤防加固

对河道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和修复,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采用混凝土护坡、浆砌石护坡等方式对堤防进行防护,增强堤防的抗冲刷能力。同时,对堤防进行加高、加厚处理,确保堤防在洪水期间的安全稳定。在堤防加固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3)排涝泵站建设

在河道低洼地段和易涝区域建设排涝泵站,提高排涝能力。根据排涝区域的面积、降雨量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确定泵站的规模和数量。选择高效、节能的水泵设备,确保在暴雨期间能够及时

文档评论(0)

136****46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