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古诗鉴赏:四首诗+翻译+赏析+答案.docxVIP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古诗鉴赏:四首诗+翻译+赏析+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2023·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2023·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八、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九、2023·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翻译+赏析+答案】

六、2023·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释】

①论学:论说学问。②转:反倒,反而。

③皮毛: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④参:领悟;琢磨。

⑤卖花担上看桃李:指只求理学诸书翻录一遍就空谈心性的求学习气。

【翻译】

以逐字注释的方式研读经典让学习转入困难,人们相逢便讨论曾参、颜回。

他们哪里知道经典剥落皮毛后才现出其精髓,(可是这些精髓)并没有在人们口耳间相传。

禅理要亲身参悟求印证,仙丹须亲自烧炼并且等待丹药的还转。

在卖花人花担上看桃花李花(是看不到花儿真正的生机活力的),这让我想起了鹤山先生的话语。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

首联否定“逐字笺来”的治学方法,认为以此探寻儒家奥义难以领悟真谛,指出只在字句上下功夫会远离经义。同时,诗人嘲讽那些未读儒家典籍却自诩“大师”、言必称曾参颜回之人。

颔联进一步指出“大师”的浅鄙,说明剥去表面空谈后,其无真才实学,强调儒家经典真义不在口耳相传与字句之中。诗人主张亲自研读儒家典籍,深入参悟,去伪存真,而非依赖解说类书籍。

颈联一转,提出自己的治学方法。诗人将治学与参禅、炼丹类比,用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来解释自身的治学理念,使其治学方法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尾联引用南宋魏了翁的名言,批评急功近利的治学风气,借其权威性,再次强调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