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哲理诗专项指导与训练.docxVIP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哲理诗专项指导与训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备知识

1.什么是哲理诗?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哲理: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也可以泛指一切价值观和生活智慧。

2.说理类型

借景说理

此类诗与写景抒情类诗歌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寄寓某种道理或为说理作铺垫的。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哲理解读:

(1)解读艺术形象: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本体---------------借景说理--------------------喻体

清澈的方塘-------------------------------------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生活体验

(2)解读隐含理趣:

原意: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新意: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托物说理?

这类诗通常是借助某个具体事物的特定形象和某种特点,来寄寓某种道理的。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解读三四句:

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笼中鸟——林中鸟(对比)

朝中排挤——放情山水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物之美在于自由自在。

即事说理

就是借助具体的事情,通过对这些事情的记叙、描述、议论,传达抽象而深刻的道理。

诫子弟(清)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3.方法点拨

1、哲理诗特点归纳:

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教益。内容上通俗易懂,但寓意较深刻。

2、表达哲理的形式:

借景说理、托物说理、即事说理。(有时候是“组合拳”,有时候可能是:直说其理)?

3、哲理诗常见手法及修辞:

比兴、象征、借古喻今、比喻、对比等。?

4、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由表及里)-----------哲理解读-------(由浅入深)

隐含理趣:原意------(由此及彼)------新意

专练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写诗人公事之余,难得闲暇,于是生发出与友人弈棋的雅兴,引出后文对下棋的描述。

B.颔联以“蛛丝游碧落”“蜩甲化枯枝”描写对弈情状,逼真传神,堪称精妙,可见弈棋之趣。

C.尾联以反问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沉迷于下棋,连星沉月落也都忘却了的暗讽。

D.诗歌重点描述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及心理,而没有详细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宋诗注重理趣,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揭示出怎样的道理?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①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各自奔忙,道出诗人的所思所感。

B.颔联用“残山”“新险”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突出蜀地地势险峻,不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