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ASS 130-2025 饲用燕麦红叶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VIP

T∕NAASS 130-2025 饲用燕麦红叶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CCSA0539

NAASS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团 体 标 准

T/NAASS130—2025

饲用燕麦红叶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avenasativaredleafdisease

2023-11-01发布 2023-11-30实施

宁夏农学会??发布

T/NAASS130

T/NAASS130—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宁夏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宁夏千叶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颖、魏淑花、张蓉、孙伟、刘畅、马建华、刘金龙、王微。

I

T/NAASS130

T/NAASS130—2025

PAGE

PAGE1

饲用燕麦红叶病防治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饲用燕麦红叶病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蚜虫监测、防治方法和发生程度调查等。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引黄灌区饲用燕麦红叶病的防治。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燕麦红叶病Oatredleafdisease

是由蚜虫传播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重要燕麦病毒性病害。其症状及发生规律见资料性附录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以防控蚜虫等媒介昆虫为关键措施。

蚜虫监测

蚜虫种类

传毒蚜虫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

监测方法

样区设置

在燕麦出苗期至分蘖期,每1hm2为一个样区,设置5个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面积100m2。

黄板监测

每个监测点均匀悬挂25cm×30cm黄色粘虫板5张,随植株生长调整粘虫板下沿距燕麦顶端15cm,每3d调查统计1次,并更换粘虫板。

监测点调查

采用5点取样,每个监测点随机调查20株燕麦,统计蚜虫种类及数量。

防治方法

蚜虫防治

防治关键期

4月下旬~5月下旬,燕麦苗期至分蘖期。

生物药剂防治

在燕麦播种前将金龟子绿僵菌或白僵菌可湿性粉剂与底肥拌匀施入土壤。蚜虫发生期,叶面喷施生物药剂防治,药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见表1。

表1 生物药剂及使用方法

药剂名称

剂型和含量

666.7m2药剂使用量

使用方法

金龟子绿僵菌

10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

250g

土壤处理

白僵菌

20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

250g

土壤处理、叶面喷施

苦参碱

0.5%水剂

54mL

叶面喷施

除虫菊素

1.5%水乳剂

160mL

印楝素

0.3%乳油

120mL

化学药剂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叶面喷雾防治蚜虫,按照GB/T8321.10、NY/T1276执行。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2。

表2 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

药剂名称

剂型和含量

666.7m2药剂使用量

安全间隔期

双丙环虫酯

50g/L可分散液剂

10mL~16mL

14d

螺虫乙酯

22.4%悬浮剂

20mL~30mL

21d

氟啶虫胺腈

50%水分散粒剂

2g~3g

21d

氟吡呋喃酮

17%可溶液剂

30mL~40mL

21d

氟啶虫酰胺

10%水分散粒剂

30g~50g

21d

啶虫脒

5%乳油

15mL~20mL

21d

红叶病防治

抗性品种选择

选择抗红叶病燕麦品种。

植株免疫诱导

选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连续叶面喷施3次,间隔期为15d。

发生程度调查

调查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按照红叶病分级标准调查每株燕麦叶片发病情况。分级标准见表3。

表3 燕麦红叶病分级标准

严重度分级

划分标准

0级

所有叶片无黄化。

1级

部分叶片尖端黄化。

2级

旗叶下1~2片叶叶尖黄化。

3级

旗叶黄化面积占旗叶总面积的1/2以下,其他叶片黄化面积占总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