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一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高中一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高中一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0年,英国以保护自由贸易为名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其根本目的是()

A.拯救陷入经济危机的英国资本主义

B.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原料

C.消除中英之间的贸易壁垒

D.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其核心思想是()

A.均田免粮

B.发展农业生产

C.确立土地国有制

D.建立理想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咸丰皇帝逃往()

A.西安

B.热河(今承德)

C.上海

D.广州

4.洋务运动中,“自强”和“求富”口号分别与哪个机构的创办相关?()

A.军机处、总理衙门

B.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C.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局

D.太平洋舰队、北洋舰队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A.主权独立

B.海洋权益

C.资源权益

D.外交权益

6.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等文件,主要体现了()

A.民主共和思想

B.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民族主义思想

D.科学救国理念

7.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结束?()

A.武昌起义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北洋军阀统治建立

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

A.《民报》

B.《新民丛报》

C.《新青年》

D.《独立宣言》

1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封建礼教

C.主张全盘西化

D.推动白话文运动

1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其建立的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D.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1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14.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其目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夺取革命领导权,维护国民党右派的利益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实现国共合作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了()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

17.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壮烈牺牲。

18.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辛亥革命的_____起义。

19.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和“_____”两面大旗。

20.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至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2.简述辛亥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

23.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数千年来的礼教制度,正是我民族的精神所寄托……我们提倡新文化,并不是要打倒孔教,也不是要打倒一切传统道德

文档评论(0)

156****9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