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10 苏武传.pptx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10 苏武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历史的现场10苏武传

学习任务目标1.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厘清文章的脉络。2.梳理苏武的人物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3.鉴赏人物的典型语言,鉴赏作品精于剪裁、善用对比、“于叙事中寓论断”的叙事艺术。4.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式预习【课文助读】一、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他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他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二、相关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联系。武帝时,汉朝实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希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公元前100年,时任中郎将的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作为汉朝正使,护送匈奴使节回匈奴。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三、文学常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这部书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9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语基积累】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例句释义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叛”同“毡”,毛织的毡毯同“弆”,收藏

例句释义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与武决去⑥前以降及物故同“无”同“诀”,辞别、告别同“已”

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成就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②实在武等实在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栽培,提拔确实还活着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③货物以货物与常古义:______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④不幸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②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③指灾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财物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⑤春秋且陛下春秋高古义:_________今义:春季和秋季指年纪

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上通于天/得夜见汉使②天雨雪,武卧啮雪/杖汉节牧羊③欲因此时降武/反欲斗两主/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空以身膏草野④单于壮其节/诚甘乐之⑤因泣下沾衿名词作状语,向上/在夜里名词作动词,下/执、拄使动用法,使……投降/使……争斗/使……回去/使……滋润意动用法,认为……豪壮/以……为乐动词作名词,眼泪

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非汉所望也②见犯乃死,重负国③皆为陛下所成就④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判断句,“……者,……也”“……也”表判断被动句,“见”表被动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被动句,没有标志

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⑤何以汝为见/子卿尚复谁为乎/何以复加⑥为降虏于蛮夷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何以见汝为”“子卿尚复为谁乎”“以何复加”介词短语后置句,标志词是“于”

二、文化常识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放由京官改任地方官,或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低官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窜放逐,贬官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进学解》)

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左除降职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新唐书·王珪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罢免去,解除官职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绌、黜罢免官职屈平既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免罢免犯者辄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把握内容1.梳理文本的脉络,归纳层次大意。答案: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成团出使(第1段)。介绍苏武身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68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