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

2023-202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单选题

1.(2025湖北高考真题)抗战时期,“前凉”政权(两晋时期据有河西地区)受到史学界关注。陈寅恪撰写《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表彰自中原迁入河西的诸儒为保存传统文化作出贡献。身居北平的陈垣给学生讲授《开元释教录》,赞扬前凉政权奉晋朝正朔,坚守气节。二陈对前凉政权的称许体现(???)

A.历史阐释的不断更新 B.学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C.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D.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2025甘肃高考真题)近代以来,谭嗣同、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同时又都阐述过“大同”理想。孙中山指出“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上述材料体现出(???)

A.大同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 B.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C.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民本思想 D.中华文化的特点是连续性包容性

3.(2025湖南高考真题)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带领观众品味湖湘文化。剧名“天宠湖南”折射出中国一种传统观念——将个人乃至家国的成功与“天”的眷顾联系起来。这种观念比较契合(???)

A.殷商的“上天鬼神” B.老子的“天人合一”

C.西周的“敬天保民” D.荀子的“人定胜天”

4.(2025黑吉辽蒙卷高考真题)1913年,《东方杂志》刊载《国民今后之道德》一文,提出“夫道德有体有用,体不可变而用不能不变”,同时也强调,“苟于新社会无特别冲突之点,均不宜轻议更张”。这体现了作者(???)

A.激发国民革命热情的愿望 B.革新社会秩序的主张

C.排斥西方道德观念的立场 D.倡导渐进变革的理念

5.(2024海南高考真题)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 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

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 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

6.(2023北京高考真题)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二、材料题

7.(2025云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铜镜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上铸刻的铭文能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表2所列为部分常见的铜镜铭文。

主题

铭文内容

与天相寿,与地相长。

延年益寿辟不祥。

家当大富乐未央,子孙具备居中央。

七子八孙居中央,夫妻相保如威央兮。

多贺国家人民息,风雨时节五谷熟。

中国大宁,子孙益昌。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

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或多种价值取向,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价值取向,自拟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密。)

8.(2024江西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优秀史学遗产和优良史学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有许多契合之处,具体如下: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中国优秀史学遗产和优良史学传统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重视历史、重视史学

研究历史以探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为基本宗旨

明理、明道、通古今之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本思想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

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衣食为本

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

彰往察来、知古鉴今、以史为鉴

——摘编自瞿林东《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任选表2中某一对或者整体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修改、补充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9.(2024北京高考真题)端午故事

材料一??端午节由来已久,其起源有纪念屈原、吴越民族图腾祭、恶月恶日避毒除害等说法。古代各地的端午习俗包括,“以五彩丝系臂”祈求“不病瘟”“采艾以为人(人形),悬门户上,以攘毒气”,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屈原,“蹋百草”“斗百草”“龙舟竞渡”,出嫁女“归宁(回娘家)”等。

材料二??20世纪以来中国端午节大事表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新历法,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旧习俗择要存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1922年,《杭州青年》发表《整洁节(端午)卫生大运动宣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