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暖通设备吊装安全专项措施
作为一名在暖通安装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老吊装”,我太清楚设备吊装环节的“险”与“重”——几吨重的空调机组悬在半空,钢丝绳稍微打个滑,底下站着的兄弟就可能面临危险;大型风管吊装时角度偏了半寸,后续安装偏差能放大成几米的误差。这些年参与过几十次暖通设备吊装,见过因为准备不足出的岔子,也经历过靠细致措施化险为夷的案例。今天就从一线经验出发,聊聊暖通设备吊装的安全专项措施——这不是冷冰冰的规定,而是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保命指南”。
一、前期准备:把风险锁在“吊装前”
吊装不是“挂绳起吊”这么简单,70%的安全隐患都藏在前期准备里。我常跟团队说:“吊装前多流一斤汗,吊装时少流一滴血。”这一阶段要抓四个核心动作:现场勘查、设备核查、人员交底、方案细化。
1.1现场勘查:给吊装场地“做体检”
吊装现场就像战场,必须摸清“地形”。首先得测场地承载力——之前有次在新建厂房吊装组合式空调机组,没提前测地面硬度,汽车吊刚支腿就陷进了回填土,好在支腿垫板及时垫上才没翻车。现在我们会用专业仪器测地面承重,普通泥土地至少要达到15吨/㎡,必要时铺20cm厚碎石或钢板加固。
其次要清障碍。暖通设备多在机房、屋顶或吊顶内吊装,得提前确认吊装路径上有无管线、脚手架、结构梁。比如某项目吊装屋顶冷却塔,发现路径上方有10kV高压线,最后硬是改了吊装时间(避开用电高峰降低电压)、调整了吊臂角度(保持与线路5米以上安全距离)才完成作业。
还要看风向。暖通设备多为不规则形状(比如带翅片的冷凝器),吊装时风阻大,我们会提前查天气预报,6级以上大风坚决停工,3-4级风则调整吊装时段(选清晨风小的时候),并给设备加防风缆绳。
1.2设备与吊具核查:宁严勿松的“入场关”
吊装设备(汽车吊、电动葫芦)和吊具(钢丝绳、卸扣、吊带)是安全的“生命线”。每次作业前,我都会带着机械员逐条检查:
起重机:重点看液压系统(油管有无渗漏,顶升油缸是否卡顿)、制动装置(空负荷试吊时刹车距离是否≤0.5米)、限位器(起升高度限制器是否灵敏,试过升到离屋顶1米时自动停机)。曾遇到过一台老吊机的力矩限制器故障,幸亏试吊时发现吊钩上升速度异常,及时停用避免了折臂事故。
索具:钢丝绳最易出问题,要查断丝(一个捻距内断丝数超过总丝数10%必须换)、磨损(直径减少7%直接报废)、锈蚀(出现红色锈粉就别用)。吊带则看有无割伤、分层,特别是聚酯吊带不能接触酸碱,之前有次吊装冷冻水管,吊带蹭到了未清理的管道防腐剂,结果吊装时突然撕裂,好在当时设备离地仅50cm,虚惊一场。
被吊设备:要核对重量(图纸标注和实际称重误差≤5%)、重心(比如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电机侧更重,必须用两个吊点,且靠近电机侧的吊点承重占60%)。有回吊装新到的风机盘管,厂家没标重心,我们用木板垫着设备滚动测试,发现电机端下沉更明显,调整吊点后才敢起吊。
1.3人员交底与培训:让“安全”刻进每个人的动作里
吊装是“多人合奏”,指挥、司机、绑扎工、监护员必须“心齐、眼明、手稳”。每次作业前,我都会组织1小时的“安全小课堂”:
明确职责:指挥手必须持证,站在司机能看到、设备下方人员能听到的“三角安全区”;司机要复述指挥信号(比如“起升”是手心向上,“停止”是手掌水平前伸);绑扎工要检查每个吊点的“八字绳”是否交叉(避免受力时滑动);监护员要拉好警戒带(非作业人员距吊装区≥5米),特别是机房吊装时,要防止其他工种人员“凑热闹”。
模拟演练:用1:10的模型模拟吊装路径,让司机练“小油门起步”(避免设备突然摆动),指挥手练“短信号”(比如“慢升20cm”比“升一点”更明确),绑扎工练“双保险”(重要设备除了主吊具,再加一根保险绳)。去年吊装一台8吨重的风冷热泵机组,模拟时发现吊臂转向时会刮到女儿墙,现场改了吊装角度,正式作业时零失误。
1.4方案细化:把“可能”变成“可控”
吊装方案不是“应付检查的纸”,而是“实操的地图”。我们会根据设备类型制定专项方案:小型设备(≤2吨,如风机盘管)用电动葫芦,方案里写清“先试吊10cm,停5分钟观察钢丝绳;大型设备(≥5吨,如组合式空调箱)用汽车吊,方案里要算吊臂长度(设备高度+屋顶女儿墙高度+2米安全距离)、支腿跨距(必须超出设备投影范围1米)。
特别要注意“临界情况”:比如多机抬吊(两台25吨吊机抬12吨设备),方案里必须规定“同步率≤2%”(即两台吊机起升速度差不超过2cm/秒),并安排专人用激光测距仪监测两台吊机的起升高度;再比如高空吊装(屋顶设备),方案里要加“防坠落措施”(作业人员系双钩安全带,设备上挂防坠网)。
二、吊装实施: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前期准备再充分,吊装过程才是“真刀真枪”。这一阶段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固定稳、站位准、操作同步、动态监控,每个动作都要“慢半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