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谈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教小学低年级数学时,遇到过不少孩子问:“老师,学这些加减乘除有啥用啊?”也见过孩子对着“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买了3个”的题目发呆——不是不会算,是没搞懂“为啥要算这个”。其实小学数学里的很多知识,都藏在孩子每天的生活里:买零食算价格、分文具算数量、看钟表认时间……生活化教学,就是把课本里的数学“掰碎了”融进生活场景,让孩子觉得“数学不是书本上的数字,是能帮我解决问题的本事”。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几个能落地的方法,既能让课堂有趣,又能帮孩子学懂用会。
从“孩子的日常”找素材,让数学“看得见、摸得着”
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字没感觉,但对“吃的、玩的、用的”特别敏感。把数学知识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绑在一起,孩子一下子就能懂。
比如教“10以内加减法”,别再只让孩子对着数字算“3+2=?”,可以带一袋糖果进课堂。先让孩子数袋子里有多少颗糖(比如8颗),然后问:“老师分给小明3颗,袋子里还剩几颗?”孩子会主动去数剩下的糖,自然就明白“8-3=5”的意思。再比如教“20以内进位加法”,用孩子们都玩的积木:“你有9块红色积木,同桌有6块蓝色积木,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块?”孩子会先把9块和1块凑成10块,再加上剩下的5块,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凑十法”。有个孩子课后跟我说:“原来算积木就是学数学啊,比算数字简单多了!”
教“长度单位”时,更要让孩子“动手量”。先让他们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大概指甲盖宽度)、“1米有多长”(从讲台到第一排课桌的距离),然后带他们去量教室:“黑板的长有几米?”“你的课桌宽有几厘米?”孩子拿着尺子量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我们教室长8米,我的铅笔长15厘米”,对“米和厘米”的概念就不是死记硬背了。还有教“重量单位”,带几个苹果、一瓶矿泉水到课堂,让孩子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苹果有几个”“500克的水重不重”,比单纯讲“1千克=1000克”好理解多了——孩子能摸到、掂到,印象才深刻。
就连“认识时间”这种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能靠生活场景帮孩子理解。先让孩子带来自己的小闹钟,观察“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然后模拟日常作息:“早上7点起床,8点上学,从起床到上学经过了几小时?”“一节课40分钟,从9点上课,几点下课?”还可以让孩子画“我的一天时间表”,把“吃饭、上学、睡觉”的时间填进去,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就慢慢搞懂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有个以前总把“3点15分”说成“3点75分”的孩子,做完时间表后,再也没犯过这种错。
用“生活里的问题”当题目,让孩子知道“数学能解决问题”
很多孩子觉得数学没用,是因为课本里的题目离他们太远。如果把题目换成生活里真会遇到的事,孩子会觉得“原来学数学能帮我解决问题”,学习劲头自然就足了。
比如教“乘法应用题”,别出“小明每天写5道题,7天写多少道”,可以换成“我们班42个同学,每人发2支铅笔,老师一共要准备多少支?”孩子会认真算“42×2=84”,因为这是真的会发生在班级里的事。再比如教“除法应用题”,换成“妈妈买了18个橘子,分给我们家3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班里要办联欢会,买了36颗糖,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分到几颗?”孩子算的时候会想“这是分橘子、分糖,得算对才行”,比算抽象的“18÷3=?”认真多了。
教“百分数”时,用“商场打折”的场景最合适。比如:“一件玩具原价100元,现在打八折,现在卖多少钱?”“妈妈买衣服花了200元,商场返现10%,能返多少钱?”还可以让孩子当“小顾客”,模拟去商场买东西:“你有50元,想买一个原价60元、打九折的书包,钱够不够?”孩子会先算“60×0.9=54”,再对比“54和50”,然后说“不够,还差4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算百分数,还知道了“打折怎么算钱”,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用处。
教“图形认识”时,让孩子找“生活里的图形”。比如:“教室里的黑板是什么形状?”“你的橡皮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操场上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孩子用这些图形拼“生活里的东西”:用长方形和圆形拼“小汽车”,用三角形和正方形拼“小房子”。孩子在拼的过程中,会更清楚“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圆形没有角”。有个孩子拼完“小火车”后说:“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图形,数学就在我身边啊!”
甚至“统计”这种看似复杂的知识点,也能融入生活。比如让孩子做“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业园区现场5S执行标准及操作手册.pdf VIP
- 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pptx VIP
- 2025辽宁沈阳市铁西区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7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当代西方隐喻理论要点.ppt VIP
- 跟腱断裂的术后康复.pptx VIP
- 纪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共十集解说词.doc VIP
- 10《苏武传》课件(共7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docx VIP
- 2025沈阳市铁西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73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6.4中国舞曲 课件 2025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